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老子传

第06章 国乱归园 5节 孔子问礼——“蓬累而行”(2)

“对于周礼,我也只能说是略知一、二。”老聃先生说,“古礼上说,‘道德仁义, 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 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 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 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 礼者,不可不学也。’是的,天下若果没个叫人如何往好上去做的规矩,而是谁想咋着 谁咋着,乱来一气,胡来一气,那还行啊?那不成了和禽兽完全一样了吗?象你说的, 那个人在喝酒时掀翻桌子,说句笑话,若果不以礼的尺子去量一量,而让那人再去进一 步的无礼,让他在摆好酒席之时去用尿洒一桌子,人人如此,天下的酒席不都成了无法 下肚的尿席了吗?象你说的,还有那个人打骂爹娘,若果让他再进一步无礼,让他在吃 娘奶长到会掂刀的时候就去杀娘,天下不就整个儿的成了小孩有娘、大人无娘的尘世了 吗?若果天下的娘都因怕儿杀娘而去趁早杀儿,天下不就成了人类自我灭种的尘世了吗? 说得重了,这是笑话,这是笑话!哈哈哈哈!”说到此,他很是兴奋,开心地大笑起来。 引得南宫敬叔也笑起来了。

孔子没笑。不仅没笑,而且哭了。泪流满面,掏出布巾,蘸起眼来。他很激动,心 里十分兴奋。他感到异常欢喜,异常欣慰,心里甜丝丝的,而且异常感慨,泪水冲得他 在满腔甜美之中还透出一种苦味,苦不阴的。是的,他多年渴望听到而未听到的话,如 今听到了,多年想让人说而没人说,如今有人说了,从他多年来十分景仰的人的嘴里说 出来了。而且他说得是那样的有高度,那样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感人,而且还 带着开怀的大笑,多好啊!他能不兴奋?能不泪流满腮?

啊!真真叫人“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蘸完泪,抬起头来,看着老聃先生说:“先生,我想实行礼制,满心都是好意, 就这还有骂我是想用礼去束拴人呢。”

“这种和谐的自我束拴,不比什么也不束拴,任其杀人放火,而被法绳束拴强得多 吗?”老聃先生幽默地说。

“先生说得真好。”孔子说,“我想请先生说说,乡上人饮酒都有哪些礼节?”

“这个吗,”老聃先生说,“说好说不好,我来试试。先说筵席上的人数和设置吧。 眼下,乡上人饮酒,一席人数很不固定,多多少少,多少不一。我认为周礼说的一席八 人为好,有其道理。一席之上,要设两个表示最崇敬的位子让宾客坐,此座位算作自然 中的天;设两个较次一点的位子,让两个主要的陪伴者来坐,这两个陪伴者叫做‘介’ 与‘僎’,好比自然界中的阴与阳;设三个位置再次一点的位子,让三个起名叫做众陪 伴的人坐,这三人好比是自然界中的日月星,也叫三光;最次的一个位子,是主人坐, 这个位子好比是自然界中的地。这样八人,组成一个自然界,合乎天的规矩,最为适宜。 按古籍上说,那就是,‘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立介僎以象阴阳,立三宾以象三光, 古之制礼也’。至于说宾客刚到之时如何对他们礼让接待,古籍上也说得清楚,‘主人 拜迎宾于库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解,所以致 洁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 也。’这些,你一听便懂,我不必多说。做到这样的尊让洁敬之礼,人们就会不争斗, 又热情,安乐和谐,天下太平。按古籍上说,那就是,‘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 慢不争,则远于斗辩矣。不斗辩,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所以免于人祸也’。”

“好!好!好!”孔子听到这里,心中非常高兴,不由自主地合手夸赞起来。停了 一下,他又说:“作为人子,在孝敬父母上都有哪些礼节,我想请先生重点说说。”用 两只笑眯眯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老聃,他简直是高兴得有点入迷了。

“这个,能不能说好,我也试试。”老聃先生说,“周礼的内容很多,其中重要的 是尊尊,亲亲,宽厚,仁慈,爱民,和乐,勤谨。孝敬父母,既是尊尊,又是亲亲。作 为人子,孝敬之礼,为数不少,我只能择其要者,予以罗列。子女对父母应该做到, ‘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严冬温暖被褥,酷暑清凉床席,晚上铺整床铺,早晨起 来问安)。‘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为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见父 的朋友,父不叫近前,不敢近前;父不叫退出,不敢退出;问你话,就答话,不问你话, 不要言声)。‘出必面,反必告,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外出向父母告辞,归家 向父母告回,出门远游,要使父母知道所去的地点,学习一样东西,必须专心专意,学 出成绩,做出结果)。‘居不主奥,坐不中庸,行不中道,立不中门’(与父母同住, 别占尊贵的主房;与父母同坐,别占正中的尊位;与父母同行,别占正中的道路;与父 母同站,别站门口正中)。‘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父母在,子女孝意未 尽,不许随便为别的什么去死,不该有自己的私财,财产即然归你,也应看成是父母的)。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悦色,有悦色者,必有婉容’,‘一举 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有孝心 的儿女应对父母有深爱,对父母有深爱之心,在父母面前必然和和气气,满面悦色,一 脸好看的面容,不故意拿难看的脸叫父母看。行动之中不忘父母,言语之中不忘父母。 不以恶言对待父母,不用自己骂人的言语去激怒别人而使父母挨骂)。‘孝子之事亲也, 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 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孝顺的子女,对待父母最重要的有三大方面:父母 在时,要养护,父母死时办丧事,丧事过后不忘祭念。养护父母,可以见他的孝顺;办 丧事时,可以见他是否悲哀,对父母有没有真正爱心;祭念之时,可以见他对父母有没 有敬意。做到这三大方面,是孝子的最好行为)。”

孝聃先生说到这里,停下来,定定地看了一眼孔子。孔子异常兴奋,连连点头,一 脸钦佩的笑容。“好!好!好!”孔子再次合起双手,“请先生把这段话再说一遍,再 说一遍。”如饥似渴地请求说。

老聃先生应求,又将上面那段话语说了一遍。直到说得孔子脸上现出满足的神色。 这个时候,老聃先生话题一转,接着茬又往下说:“有人会说,周礼上关于如何尽孝规 定得那样具体;关于父母如何疼爱儿女的为啥写得那样少呢?这个,不说也知。因为, 除极特殊情况外,天下父母几乎是没有一个不疼自己儿女的。他们比子女早到尘世一步, 是当然的自知怎样疼爱的。父母疼儿女,是天然性的,是天叫他那样,是必然那样,是 不由人儿;儿女孝敬父母,是回报性的,是回过来报应。如若将礼彻底废去,完全任意 去做,父母也不会不疼自身生出的骨肉,何况他们将来都需儿女的回报;至于儿女则不 尽然,因属事过之后的回头答报,有品格者,有真情者,则是有问必答,有恩必报。无 品格者,无真情者,则是一省了之,不答不报,溜之乎也。疼爱最真父母真,恩情最深 父母深,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天然的,是伟大的;子女对父母的孝敬,也可以叫做天 然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比天然还要更进一步的,是更加伟大的。孝是立身之本,是 可以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伟大的,这和‘爱黎民者伟大,爱黎民而不爱黎民中的自己的 父母者不是真伟大’的意思是一致的。孝不光是立身之本,而且是和安家、安国、安天 下紧紧连在一起的。周礼上说,‘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 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 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达,百志达故礼俗成,礼俗成则然后乐’,就是这个意思也。”

“好!好!好!好啊!”孔子高兴得几乎坐都坐不住,简直就要拍手喝采了。接下 去,他又向老聃先生提出好些礼的问题,让他解答,如祭祀礼、朝拜礼、婚礼、丧礼、 聘礼、燕礼、冠礼、射礼、亲友来往礼、男女授受礼,甚而至于经商买卖礼,街巷外众 礼等。老聃先生一一做了准确、明白、生动而圆满的答复。致使孔子心满意足,如愿以 偿。

南宫敬叔向高兴得几乎入迷的孔子使个眼色,意思是“咱们该回去了”。孔子会意, 抽身站起,拱手向老聃说:“先生,你累了,我们该回馆舍了。明天再来打扰,我们先 回馆舍吧。”说着要走。“呦!你咋能说出要走的话呢?不能走,在这用餐,在这用餐。 我已安排好了,恐怕午餐已经备好了。”老聃先生挽留他说。孔子执意要走。老聃先生 执意挽留,而且说:“你们要走,我会生气的。”孔子见老聃先生这样地以真诚的态度 留他吃饭,也就不走了,十分高兴地重新坐下来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仆人们利利索 索地将饭菜端了过来。

老聃先生以既简便可吃,又不算不丰美,而且带有曲阜和曲仁里风味的酒肴饭菜, 款待了他二十年前见过一面的,如今已成了他的“破格学生”的孔子仲尼,以及孔氏仲 尼的弟子南宫敬叔。

午餐间,由于孔子异常兴奋,加之由于老聃先生谈笑风生所给予的感染,致使孔子 话头较稠,言语较多。话里多是表明自己的远大志向,以及彻底、全面、不折不扣地恢 复周礼,修身齐家治国安天下的决心。老聃先生感到他有点外露,而且老聃不同意在恢 复周礼上的不折不扣,特别是不同意周礼中的刑不上大夫。他本可以发表点不同的意见, 但是他此时并未发表。仲尼千里遥远,前来求教,正在兴致勃勃,他不能泼凉水,他不 能用不同的意见去减弱他的兴致。他满脸笑容,一腔春意,以兴致勃勃去应和孔子的兴 致勃勃。

餐间,孔子提出打算请教乐(音乐)的问题。孔子说:“适才听先生说的‘礼也者, 动于外者也;乐也者,动于内者也’,我以为在帮助以礼治国上,乐是不可缺少的东西。”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