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老子传

第06章 国乱归园 5节 孔子问礼——“蓬累而行”(3)

老聃先生说:“对于礼,我算略知一二;对于乐,我没什么研究。我有个要好的朋 友,名叫苌弘,对音乐很有专长,他的祖辈,好几代都是乐官,他本人就是当朝有名的 乐官。饭后我请他来。……”

“不用了,不用了,明天我们登门拜访他。”孔子说。

“那也可。你就说是我叫你找他。”老聃先生说,“他家离我很近,就在这个方向。……” 用手指点一下,“明天我领你们去见他。”

“不用了,你太忙,太累了。”

饭后,孔子他们要到洛阳的几处名胜古迹去看看。老聃先生打算陪他们一块去。孔 子可怜他偌大年纪,又累了一个上午,不忍心再让他吃累,诚恳地进行了推辞。老聃先 生点头同意,指点了参观的方向,就让他们自己去了。

古都洛阳,古迹很多,他们只能挑主要的地方去看。

他们先到古代天子用以宣明政教的地方——明堂。明堂,这是一处典型的古建筑。 古朴典雅的建筑群,古香古色,耐人寻味。室内墙壁之上,用原始画法画着一些像。显 眼处画着唐尧、虞舜等贤明帝王的画像;阴背处,画着人们心中憎恨的夏桀、殷纣的漫 画脸谱。幅度最大的是一幅“周公辅政图”。那周公,面目慈善,和蔼可亲。孔子见到 这位他心中最为崇敬的,连梦里都想见到的人的画像,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久久不愿离 开。他激动得噙着眼泪说:“至善至美的完人啊!您制定的周礼太好了!您没有私心才 是真正的。正是您的真正没有私欲,才使大周之天下繁荣富庶了好几百年啊!”

接着,他们参观了周天子祭祖的家庙——太庙以及其他几个地方。

傍晚,他们回到馆舍。这天夜里,他们安歇得很早。由于心感满足,加上一天的劳 累,浑身疲乏,睡得很是香甜。

第二天,吃过早饭,孔子就和南宫敬叔一起拜见苌弘。苌弘听说老聃介绍的孔丘前 来求教,对他们进行了热情的接待。

他给他们亲自弹了琴瑟,讲了一些音乐技法和理论。

下午,孔子他们又看了一些洛阳的古迹。到傍晚的时候,就开始到老聃家辞别了。

他们第二次的走进老聃先生的家门。

“好啊,好啊!老聃先生笑容可掬,慈善的脸上仍然是充满春意,“要问乐,也问 了;要看的,也看了,好啊。”孔子说:“先生,此次来周都,我太高兴了,收获太大 了!周都真不愧为文明古都,礼义之帮,太好了!咱们先王的那些礼,真好,真是尽善 尽美。先生,按您讲那些,回到鲁国,我要禀明定公,要他彻底全面、不折不扣地恢复 周礼,把鲁国治得人人懂礼义,个个知廉耻,上尊老,下爱幼,长幼有序,家家和睦, 朋友有信,忠诚待人,买卖公平,商贾无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进而达到修身齐家, 治国安帮天下平。我要好好说服国君,如若国君采纳我们建议,鲁国幸甚,社稷幸甚; 若不采纳,我要据理力争,甚而不怕一死。为复周礼,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不知我 说的对不对。咱们就要离别了,在临别之时先生有啥话请作安排。”

对他的话,老聃先生没有立即附和,他心里说,“这个孔丘,正直、坦率,是个好 人。可就是有点外露。有德的善者,再加上点含蓄包容,不为狡猾。周礼虽好,里面难 免有些如今不能再用的东西,提出不折不扣地恢复,未免有点不合史辙。他执意不折不 扣地恢复周礼,看来鲁定公是不会答复的,看来是要碰壁的,是要遇到灾难的。这个人, 如若将来不被灾难毁掉,将会成为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物。作为一个朋友,千里遥远前 来求教,我不能明知他有灾难而一声不响。我要泼泼他的凉水,开导一下。不然,我是 心中有愧的。”出于关怀,出于爱护,出于一片好心,他冷静地微笑一下,然后慢慢启 唇说:“仲尼先生就要走了——请还是让咱们以‘先生’二字互相称呼吧——临行作点 赠言,这是自然的,是我应该做到的。我以为礼是必须得有的,天下无礼是不象话的。 周礼的精神实质是好的。然而,要不折不扣地恢复周礼,恐怕是无法做到的。时光老人 的脚步从那个时候走到这个时候,有好多情况都变了,您所说的那些制定周礼的先王, 如今他们的骨头都已经朽了,唯独他们说的话如今还在。不要冒着危险勉强去套用他们 治国的法子。要知道爱护您自己,不要和国君硬争。遇上明君,就好好辅佐他;遇不上 明君,要蓬累而行(顺水而走,适可而止)。我听人说,一个有经验的商人他的一些货 物是藏而不露的;一个有大德和大学问的人,是深沉稳重,貌似愚鲁的。要防止有人认 为您骄傲,不要使他们感到您志气太大,太刺激。这些都是对您有好处的。好了,好了, 恐怕我说得不大好听了。唉呀,看,看,不赠言便罢,一赠言,竟然泼起凉水来了。我 的话,不管是合适也罢,不合适也好,仅仅供您参考。不管怎样,反正我是肺腑之言, 一片好心。”说到这里,用善意的目光,看着孔子笑了。

孔子不但没有感到难堪,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感动了,他连连点头说:“是的, 是的,先生的话语确实是肺腑之言,确实是一片真心。”孔子是能够虚心接受意见的, 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就是证明。

老聃先生又向孔子说了一些安慰和鼓励的话,以使他热情不减。孔子不仅仍然高兴, 而且更加佩服。老聃先生提出一定要在明天一早坐车到馆舍前去送他。孔子十分恳切地 进行了推辞。接下去,他就和南宫敬叔一起拜别老聃,出门而去了。

回到馆舍,南宫敬叔问孔子说:“老师,您说这老聃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想了想说:“对于鸟,我们知道他能飞;对于鱼,我们知道他能游;对于野兽, 我们知道他能跑。对走兽,我们可以用网或兽夹来捉它;对游鱼,我们可以用钓钩来钓 它;对飞鸟,我们可以用弓箭来射它。就是对于龙,我们不知道。它能潜深水悠游四海, 乘风云直上青天。别说捉它,连琢磨都琢磨不透。我们所见到的老聃先生,不就是龙吗?”

第二天一早,孔子他们就离开洛阳,驱车回鲁了。

从这以后,东周王朝更加衰微了。早在一百年前,敬王的祖先周襄王就被晋文公调 来调去,如今,经过朝内战乱之后,为周敬王出兵立功的晋顷公就更不把敬王放在眼里 了。周朝衰微得简直象个小小的诸侯之国了。

公元前四九九年,老聃先生七十三岁,一天,他忽然想起,“王子朝要以他的理论 作为学说精髓,现已彻底破产了,对于我的尚且还是未来的学说,现已检验明白了。王 朝守藏室的恢复工作,现已基本做完了。在这名存实亡的姬家小朝,再蹲也没有必要了。 我该走了,该回家去做自己的事业了。”

在这一年的二月十五日——他出生的七十三岁的纪念之日里,他开始向敬王写出辞 呈,“蓬累而行”,正式“告老还家”了。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