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老子传

第08章 入秦过函 1节 过安庄,迷入魏仙源(2)

那名唤安沱的老者不愿离去似地站在门口,上一眼下一眼地打量老聃。大概是由于 不好意思,看了几眼之后只好走了。但是,当他将要走出院子的时候,又直截了当地拐 回来,走到老聃面前说:“这位老人,我看着咋象有点面熟呢。”

“我,我,我叫……我是从苦县来。”老聃先生不想说出自己的姓名,一时不知说 啥才好,就说个“我是从苦县来。”

“您是不是曲仁里的老聃先生?”安沱张大着一双笑眼看着他。

“是啊,是啊!你,你咋知道……”老聃先生惊喜地往安沱走近一步,亲近而恭敬 地笑看着他的圆脸,“看着面熟,面熟,我,我一时叫不出……”

“我叫安沱,燕县正(指燕普)时期我在那里当过账房(钱粮师爷),您不认识我, 我见过您。”

“噢,噢,是哩,是哩。”

“先生是燕县正的朋友,德高望重,是我心目中最敬慕的人。”安沱说,“您年岁 比我大得多,在我面前是我可敬的长辈。先生这样的老长辈,我想请都请不到,今日在 我家里能和您不期而遇,俺实在深感荣幸。先生光临敝宅,来,请您转上,受安沱一拜。” 说着欲行见面之礼。

“不可,不可,这可不可。”老聃先生慌忙弯腰,伸双手将他的双手托架起来, “咱们同是燕县正的朋友,不可,这样不可。来,快坐下,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老聃先生的突然到来,使安沱异常高兴。他急忙点上油灯。又是慌着喂牛,又是慌 着整理床铺。老聃先生安排他,先不要向外人说出他的姓名和身份。安沱点头,表示理 解。安沱让儿子搬来桌椅,用陶壶陶碗冲上茶水,并让他们快做饭吃。老聃先生不让他 们准备晚餐,说他们三人已经吃过。安沱不信,说吃过了也得做。

饭菜端上来了,虽说不算丰盛。但在较穷苦的安庄来说已算是上等好饭。

盛情难却,老聃他们见无法推辞,就开始就座用餐。饭间,双方互相谈问了各自的 一些往事。老聃先生向安沱说明,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如今他已创立了一种天道学说, 说明他要以不露身份的方式去秦讲学的打算,并大概阐述了天道学说的内容。然后开始 称赞这安庄的幽美和安静。他说,“怪不得这村子起名叫安庄,安宁啊,住在这里安宁 啊!”

他不称赞则已,这一称赞,却使安沱不好意思地苦笑起来了,“先生,您不知道, 太不安宁了,住在这里太不安宁了。”于是乎,他就开始把村上的情况向老聃先生如实 地做了介绍。

这村庄美其名曰“安庄”,事实上一点也不安宁。由于占有欲所致,几十户人家, 不是这家跟那家打,就是那家跟这家骂。谁也不跟谁论辈,谁也不跟谁说话。谁的捶头 硬实谁是爷字辈,谁的捶头软谁是孙字辈。全村十天里头平均要打三架到五架。你追我, 我撵你,一个庄弄得乱哄哄的。村上有个叫安榔头的,学名安宁一,他的捶头最硬实, 打架最过种,动不动就用碗砸,用砖头楞,用香炉子投,用抓钩照着人头劈,是全村考 第一的打架专家。近来陈国已亡,地已归楚,村上的比长和旧时做过官的成了不光彩的 人,村上更没有了揽草腰儿。安榔头单等楚人换掉旧官时他好担任里正,所以气势更盛。 他是个红脸人,每逢打架争吵,脸红得更很,恨不能从那里浸出血来,鬓边的血管往外 一暴一暴的,叫人一看就先自三分生畏。大概是由于他血气太盛才致使他如此。老聃先 生听他说到这里,不禁深深为之感叹:“唉!人哪,太缺天道人德了。安庄呀,太不名 符其实了。这一个个自然形成的村落,是周朝天下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一个个村落的不 安,是天下不安的基因哪。”

安沱请求老聃先生于晚饭之后在村上传一传他的学说。老聃先生因没打算在近地传 道而不想答应他的请求。“讲讲吧,先生,讲讲吧,俺这里太需要您的学说了,需要得 真如久旱望雨呀。”安沱向他恳求说。“讲讲吧老师。”庚桑楚恐怕先生到远处讲学他 不一定能听得上,也来帮助劝说,“开门大吉,为了以后能使您学说传播得顺,您就在 这先做一次试习吧。”“讲讲吧,您的传道,就从俺庄开头吧。”

“好,那就试试。”禁不住几个人的劝说,老聃先生答应了。“不过,”他又加上 一句,“这讲学,不宜听众很少,能不能想个法儿多叫来人,能不能也叫土岭圈外村上 的人们也来呢?”

“是的,是的,让我们计较一下。”安沱说。接下去,四个人一起寻起法子来。

月亮升起来了,又大又圆,又洁又白,静静地,将柔美的银辉洒在地上,洒在安沱 家门前那棵枝叶浓茂的大柳树上,将那枝影和叶影印得十分清晰,活生生地象是一幅加 点彩味的水墨丹青画。这活脱脱的如画一般的夜色呀,使安庄甜甜地沉在神秘中。

在大柳树和月牙大坑之间,有一个不怎么大的小广场。安沱的儿子将一个三尺多高 的粗木柱在场中心已经掘好的土窑之中立直埋好;将一盏烛炬(火炬)放在木柱顶端之 上;将一个矮矮的小木几在木柱后面放好;将一个蒲团放在木几上,并将一捆黄绢包着 的竹简放在几头。徐甲牵着那头青牛,和桑楚、安沱一起走到这里来。徐甲一声不响地 和青牛并排儿站在地上。事情刚一开始准备,就引得不少的小孩来看稀奇。

安沱的孙子掂来一面铜锣递给庚桑楚。桑楚举锤击锣,咣——!咣——!咣——! 咣——!震人心弦的悦耳声音在夜空之中彻天彻地地响了起来。桑楚一边敲锣,安沱一 边配合声音大声喊叫:“都来看哪!表演牛术啦!都来看哪!表演牛术啦!”

霎时间,全村的大人,小孩,男男女女,全都来光了。连土岭圈外一些村庄上的人 们也来了。

“坐下,坐下,众位都坐下!”安沱大声组织会场说。

人们很听话地以火炬为心,围坐成一个半圆形。灯月交映,将这里照得如同白昼。 众人坐着,一个个都不怎么发话。安庄的人因互相之间答腔的很少而更是一声不响。他 们大部分坐在地上,一部分人坐在自己带来的蒲团子上。安榔头在人圈一边的最里层接 近木柱子的地方,他是坐在自己带来的木头墩子上。这是一个四十上下,中等个头的红 脸人。他吃得很胖,脖儿梗儿几乎和头一般粗,红红的大脸油光明亮。脖子上暴出的大 筋曲曲连连地通到两耳门上。

安沱往前上了一步,站在半圆的人圈中间,对着所有来场的观众抱拳往圆圈拱一拱 手说:“诸位观众,也是诸位听众,您们都来到了,请让我先说几句话。今晚将诸位请 来,不为别事。有一位老氏先生,有人也称他为老先生(老子)。这位老氏先生是从周 天子那里来。天子派他替天传道来啦。”

“替天传道?”

“啥是替天传道呢?”

“传道,咦!稀罕。”

人们感到十分新奇,七嘴八舌地说着。那时对于讲学,人们很少见过,因而引以为 雅。对于替天传道,人们根本就没见过,倍感新鲜,倍感稀奇。所以一个个都很高兴。

“在老氏先生没传道之前,我先替他问几句话。”安沱说,“他的一个朋友的女儿, 名叫梅嬴,是个哑巴,在楚陈之战中失踪,谁若发现线索,请告诉一声,一定重重致谢。” 接着,他把梅嬴的模样作了描述。

“老氏先生带来的有一头青牛,一个牛童。”见没人言声,安沱又说,“这牛童会 表演牛术,每到传道之前和传道之后,他都要表演一下牛术呢。在老氏先生没来以前, 先让牛童表演一下倒骑青牛。好啦,来吧,倒骑青牛,现在开始。”

徐甲一手掂鞭,扒着牛背,跳上青牛,面朝后在牛垫鞍上坐好,由桑楚牵牛缰绳, 绕着圈里圆圈走动。啪!啪!啦!啪!徐甲在牛背上将鞭子甩得又脆又响。转了几圈之 后,徐甲将鞭子撂下,让安沱的孙子炸鞭,自己面朝后站在牛鞍鞯上。庚桑楚一手抓住 牛鼻子,用身子靠着牛头,伸出右手似乎是往徐甲那里护着,他生怕徐甲是生手,一不 小心会从牛背之上栽下。徐甲站得很稳,并将两手拍了一下,接着伸开双臂。安沱之孙 将鞭子甩得震天价响。青牛越走越快,转了三圈之后,猛地停下。小徐甲双手一合,向 观众拱拜一下,并且点了点头。然后从牛身上跳下,从桑楚手里接过缰绳,将青牛牵至 木几后面,让它卧下,自己一声不响蹲在牛的身边。

观众心里开始兴奋。

安沱向众人宣布:“牛术暂时停止,下边请老氏为生给我们传道。”此时老聃先生 已从安沱家向这走来。他手里拿着拐杖,半掂半拄的样子。安沱和桑楚走上前去,半是 护卫半是搀扶般地和他一块走到火炬柱后的书几那里,让他坐在书几之上的蒲团上。听 众们一下子把兴趣转向老聃先生。他们见一白须白眉白头发大仙一般的老人到来,感到 异常稀罕,有的伸长脖子够着头看,有的则干脆抽身站起。

安沱让人们重新站好,让老氏先生开始替天传道。老聃先生弹嗽一声,开始说话: “承蒙诸位拥戴,热心前来听我论道,敝人不胜感谢之至。我的情况和来意方才安弟已 向诸位作了介绍,这里不再多说,目下这就归正题。这次传道,我的题目是啥哩?我的 题目是两个字,那就是:‘安庄’。”

“安庄?咦!这题目好。”

“这老先生,替天传道,说到我们头上来了。”

听他题目,人们感到亲切,所以有人小声在后面说起话来。

安榔头背过头去,瞪着眼往后看看,那意思是,“啥稀罕哩,嚷嚷个啥!”转过脸 来轻蔑地看着老聃,心里说:“以安庄为题,我一看就知道,这老家伙是来胡诌。”

“安庄,这村庄的名字起得好。”老聃开始进入正题,“我刚一来到这里,就有一 种奇异清新的美好感觉,迎面向我扑来。你们这个村庄,风景幽美,环境宁静,红花衬 着绿叶,蓝天映着绿苇,白杨配着碧柳,银鱼和着清水,一切和合得是那样的恰当。你 看那碧绿的藕叶,黄绿的青蛙,粉红的荷花,粉蓝的蜻蜓,颜色配衬得有多和谐,有多 自然!和谐的东西才自然,自然的东西才和谐。和谐和自然是天生的美,是真正的美。 它和一切生硬,一切勉强都是格格不入的。破坏了自然,破坏了和谐,就是破坏了天然 的美。因而一切生硬的争夺打斗,胡作妄为,破坏和谐和自然的行为都是不美的。自然、 和谐之美是天道所给。人也应效法天道,团结,睦邻,安然,和谐,宁静,自然。做到 这些,相亲相爱,安然和乐就是福气。”接着,他向听众清楚明白地讲了他要替天传播 的天道人德的基本内容。众人听了感到新鲜,感到合乎情理。安榔头听了,感到很不顺 耳,心中很是反胃,“哼,这老家伙,我说他要替天传些啥好东西哩,原来是这些屌货。”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