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入秦过函 1节 过安庄,迷入魏仙源(5)
他们转过脸去往北观望。那里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深涧。涧两边的峭壁上长着几棵 拧进子老松树。一棵松树之下还卧着两只白鹤、一只野鸡。涧那边炊烟袅袅,那是另外 又一个村庄。那村庄上的鸡叫、狗咬这边都能听清,但是,因深涧相隔,两边的人从来 没有来往过。
“我们住在这里,吃穿不愁,一年四季安然自在。”魏山说,“秋天,可以吃到黄 澄澄的大酥梨,红鲜鲜的大花红(苹果)。最好的时候是春天,这个时候可以最先尝到 鲜蟹和嫩笋。那新茧下来,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红的,可好看啦。年轻人的乐趣不说, 仅我这老头子,就可以春天游游谷底绿色的草地,夏天对着满塘绿荷钓钓鱼,秋天开窗 对着满山红叶弹一曲自制的土琴,冬天坐在开满花朵的梅花树下去披一身白雪。我们这 里男耕女织,人情美好,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烽火,没有尘烟。住在这 里,值啦,我值啦。死在这里也不走了,今后我是哪里也不去了。”
“好,太好了!这里太好了!”老聃深深为之激动了,他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这 一回他十二分地激动了,激动得简直是老泪横溢了,“每想到尘世之上战争连年,互相 兼并,互相吞吃,人心狡诈,奸猾莫测,占有欲大大膨胀,连鸡狗都过不上安生的日子, 我的心里就十分的愤怒。我想,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的一个不算不重要的原 因就是国大人多。国大人多,纷争烦扰加剧,就会和咱们这里情况完全相反。在周天子 的大天下内,一个个的小国,土地狭小,人口稀少,使人民重视死亡而不向远方迁移, 虽有各种器具和武器,然而也使不上,使人们去掉智能巧诈,甚至恢复到结绳记事的状 况。让人民象咱们这里一样,有香甜的饮食,美观的衣裳,舒适的住所,欢乐的习俗, 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见,鸡叫狗咬都能互相听到,人们从生到死都互不往来,这不是可 以把尘世上的大病去掉了吗?”
老聃先生太激动了,因为太激动,他以上的这段话语也就未免有些偏激了。再者说, 先生也真被偶然出现的不能代表历史主流的眼前景物迷住了。这里的言语,老聃先生心 是好的,情绪是偏激的,情理上是有点欠妥的。
国土狭小、人口稀少的思想对不对呢?从生态平衡讲,从地少人多、九个人去吃一 个人的饭,人类自我扼杀讲,人口稀少的思想看似消极,实际上是富有积极意义的。但 是国土非要狭小,那就不必了。造成纷纷扰扰,烦乱不堪、互相吞吃的根源是不在国大 国小的,弄好了,大国也会安宁幸福;弄不好,小国也会不得安生的。
去掉智能巧诈,恢复到结绳记事状态好不好呢?去掉巧诈,恢复真诚,这是好的, 是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拍手欢迎的。但是智能是不应该不加分析的打掉的,有益 于人的智能是我们所需要的。去掉巧诈的办法不是非要回到结绳记事状态不行的。人是 前进的,向着美好、向着光明前进的,恢复到结绳记事的状态,生活不是理想的;不管 多么安静都是没有意义的。这样做是免不了遭受消极之嫌的。向前看,往前走,前边不 是没有安宁幸福的。
国与国之间人民从生到死都互不往来,这是不是好呢?这是不好的,而且是不能做 到的,就是魏仙源的人也还是要到山外卖藕的。社会是发展的,若不开开大门和外界交 流而发展自己,那是会被外边发展了的东西所代替的。魏仙源后来被战国的烽火摧毁成 了一个新兴的封建地主的山林就是证明。不仅如此,而且后来经过地壳变化,这里连山 峰都没有了呢。这大概就是历史和时间的脚步教它这样的吧。可能老聃先生会说:“这 样说,安宁幸福不是永远都不可能有了吗?”会有的,安宁是相对的,从先生您所论述 过的大范围的时空看问题,更大的安宁更大的幸福都会向人招手的。从先生一生的总体 看,先生是既希望人类奋斗进步,创造幸福,又不希望人类因违背天道规律而去恶性拼 争,在一代代人的恶性拼争中失去一代代人的幸福和安宁,这是好的。但是,从先生某 一部分言行看,确实是有些消极的。这一点确实是有问题的。
这样说,老聃先生光辉之中就带上了点阴影,那他不是不行了吗?不!阴影是遮不 住他的光辉的,小瑕是掩不住大玉的。他道高德崇,大慈大悲,本人无常心,以万众之 心为心,对于他的这点阴影,他是不会因怕失伟大而固执的。他是个真人,带着阴影的 真人也是假人不能比拟的,即使是光辉灿烂的假人也是不能跟他相比的。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