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创业朝代 1.搬到大开路(2)
这个人叫做 K,他在隔壁住了一年左右,不知是什么原因,搬到泉尾去了,后来又搬到东京去。过了五六年后,他来找我,看到松下工厂的壮盛规模,吓了一大跳:"你真了不 起,了不起!"然后叫我告诉他成功的秘诀。他说:"我也是下相当大的苦功,可是总是不顺利。偶尔顺利就会遇到倒帐,或是所依赖的店员要辞职等等,总是事故 很多,至今尚不得志。一样开始做生意,你却一天比一天发达,一帆风顺,真是奇怪。"我告诉他说:"象你那么认真工作,仍然事业不成功,在我看来,是一件不 可思议的事。我一向认为,事业有大小之别,可是,干多少,必定会成功多少。世上常常有人说'做生意有赚有亏。就在赚赚亏亏之间,事业会发展下去的。'
我可不这么想。我认为生意是拼出来的,跟真剑决斗一样,绝对不可能在砍掉或被砍掉之间,慢慢获胜。同样的道理,做生意,下多少功夫,必定能获得多少 成功。如果不是这样,那一定是因经营不得当。生意人,若把买卖看成'时也,命也','有时亏,有时赚'是根本的错误。我们一定要相信,做生意是:不景气也 好,景气也好,都能够巩固进展的基础。这一点,可以由过去好多成功人物的事迹获得证明。所以,首先,你要改正你那种世俗的、没有信心的观念才行。"K 君听了之后,得到很大的鼓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可是,那个 K 君,后来事业好象并没有成功。
生意上了轨道,到了能独立经营的地步,就会遇到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建议。其中有很好的提案,也有存心不良的诱惑。所以,当我要取舍选择时,都特别谨慎。1919 年的年底在电灯公司时认识的 A 君,突然来找我。这个人在公司是当技工的。
"松下君,我听说你辞掉工作,开始自己做生意,后来又听说你做得很成功,所以很早就想来看你,今天就来了。"我们聊了有关松下工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个 A 君 3 年前从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科毕业,进入大阪电灯公司,家里拥有相当资产。他听了我的话之后说:
"你干得很好。可是,松下君,我想,与其你一个人不屈不挠以薄资做生意,不如向外面融资,改成有组织的大公司。你一个人干,赚钱是很有限的。要慢慢 扩充,恐怕也不容易。幸亏,我的一些亲戚朋友都有相当的资产,5 万或 10 万的资金,只要我赞成,很容易招募,你考虑考虑。"说实话,我虽然进入了电灯公司,但对零零碎碎的小工作不感兴趣,很想做一番事业。咱们来合作,把这个工 厂改成公司组织,好好打天下,你看怎样?"他很热心地说服我。
听过他的话,我心里着实动摇了,A 君的话是有道理的。与其我一个人去做 10 份工作,不如两个人做 30 份工作来得好。我回答说,不论如何,先让我想想看,这四五天之内,到你家去一趟。那一天就这样道别了。
这是很奇怪的现象,听了 A 君的话后,我的心思开始迷乱起来,愈想愈不能下判断,到底是一个人照旧做下去好呢,还是采纳 A 君的建议,改成公司的组织比较好?我一向都是思考之后立刻能下决定的,这一回却一连两三天,想来想去想不通。四五天之后,就在犹豫不决的情形下,我到 A 君家访问。"松下君,怎么样?决定了吗?只要你确定,我明天就辞掉工作,回故乡去,两三天之内,绕个 10 来家亲戚,每一家 5 千元,募集 5 万元是没有问题的。"他把他的构想告诉我。
当时,我做生意才一年多,还不十分有把握,对将来的展望也不十分清楚,半信半疑地被引诱而答应了。可能是想:"做公司的董事。名义好、有地位"才答 应的吧。回到家里冷静一想,才觉得答应得太草率了。关于 A 君的性格、能力和人品等,我没有考察过,到底可不可信赖,他真的能募那么多资金吗?我愈想愈不对。现在规模虽小,还是一个人做比较好,我慢慢地这么想。大 丈夫一言既出岂能反悔?尤其在 A 君家,他太太也在座,现在怎么好开口取消呢?心想真糟糕,这样又过了两三天。日子一久,心情也稳定了之后,愈想愈觉得 A 君言行太书生气,很不实际。
后来我决定找 A 君再商量一次,这个提案就算实现了,恐怕也弊多于利。过了四五天,我一路想着:"A 君回故乡去了吧?工作辞掉了吗?"满腹疑问地到达他家。意外中的意外,A 君竟死了,昨天已经发丧完毕。这真象做梦一样。据他太太说,我回去之后的第二天,他得了急性肺炎,过了两天就死了。本来想要通知我,因为不知道我的住址, 所以很抱歉。流着眼泪这样说。我听了之后,真是茫茫然不知所措。太突然了,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只感到人生真是无常。
这么一来,A 君的提案,自然而然地取消了。现在想来,如果那时候成立了公司,恐怕就没有今天的松下电器了。A 君突然去世,人命真是脆弱。可是,从下面的事实看来,生命也有强韧的一面。1919 年,我发生了一次与汽车相撞的车祸。那时流行骑脚踏车访问批发商或顾客,也把制品放在脚踏车上载着送货。我因为骑车很有把握,常常比别人载多一点。那天, 我买了一大堆材料放进箱子里,载在脚踏车上,从旧府厅前向川口厅急驰,刚过江子岛桥到了邮船公司门前,从邮船公司的东侧,一辆汽车沿着河岸向这边飞驶过 来。说
时迟那时快,一眨眼间,汽车把脚踏车和我一起抛到 4 米外。当我想到"糟了"的时候,人已经给抛到电车铁轨上,刚好有一辆车,从西边开过来,紧急刹车,停在我的身边约 2 米前。我放在箱里的材料,都散乱在马路上,脚踏车也给撞得七扭八歪。周围一大堆人站在那儿看。我心想:"这一下完了。"还是试着慢慢站起来,咦!真奇怪, 简直是不可思议,连一点皮肉之伤都没有,筋骨也好好的。人们一边说,"撞得那么厉害,却一点也没受伤,实在是不可思议,真是个命大的人,"一边替我收拾散 乱的材料,然后,和脚踏车一起装上对方的汽车给送回家。这部汽车是大阪府厅的,司机连连说"对不起",又说脚踏车的修理费他愿意赔偿,然后回去,后来却一 毛钱也没有赔我。跟 A 君之比较,我觉得,这也许就是人的命运有强弱之别吧?
东京设置联络处从 1919 年年底到 1920 年年初,产业界的发展达到最高潮,每家工厂都是增产再增产,要找人手很困难。松下也一样,虽然员工只有 20 人左右,也让我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找齐。
当时,营业方面愈来愈顺利,所以员工也应该增加,可是,有时候却反而会减少,这就使我很头痛。受到好环境影响的别家工厂,为了完成生产量,不顾将来 的利害,一再以提高工资来招募员工,所以当时只是家庭规模、设备简陋的松下,一般人都不看在眼里,也是理所当然的。我每天早上都以"昨天来的那些人,今天 还会来吗?"的心情,不知不觉走到工厂门口去等员工。大家都到齐了,才松一口气,开始工作。还好,生意愈来愈顺利,接二连三发售新产品,随工作量增加,也 雇了一两个新店员。到了 1920 年,大阪的松下电器已经相当有名了。这一年,大阪市场大体上已经稳固了。经销商方面,我去打招呼,有时也叫店员去,都没问题。我开始想:接下去应该加强东 京市场。前面已经说过,光是我每月去一次东京是不够的,我想让井植驻在东京,彻底巡察经销商。井植当时做我的助手,能在工厂做工,也能从事外务,做得还不 错,可是他只有 17 岁,让他去东京做驻在员恐怕不能胜任。后来我想:怕什么,让他去试试看吧。于是我交代清楚,终于让他出发了。说是驻在员,其实是寄宿在早稻田大学附近的学 生宿舍。从那里,每天早上到东京市巡察,有人订购的立刻向大阪报告,货物由大阪直接送达经销商。
有一天,井植写了一封信回来说,由于天气愈来愈热,蚊子多,买了个蚊帐。虽然价钱贵了一点,因为打过折,是一件 3 元的麻纱蚊帐。我看了后,立刻回信说:"以你今天的身份,不管理由多充足,花 3 元钱去买麻纱蚊帐,是不应该的。现在的松下电器必须节约。一件 1 元左右的棉织品就很够用了。"我严厉地训他一顿。连 3 元的蚊帐也要写信训斥,在那么严厉的管理之下,各员工还是非常认真工作,实在是精神可嘉。虽然 是"小儿科"的驻在员,可是效果不错,东京方面的销售量,也愈来愈多了。"步一会"的诞生欧战结束,紧跟着吹起了大不景气的狂风。财经界每况愈下,物价暴 跌,金属尤然,工厂经营吃紧,情况很惨。产业界更是内忧外患交相夹攻,以停战为关键,短短期间内,一切化作死灰一般。当然,人手短缺的问题是消失了,可 是,生意前途问题与劳工思想问题,方兴未艾。正如俗语所说"石头上坐三年"(凡事忍耐久了必定能成功之意),我在大阪业界已经有了一点基础,在东京方面也 有相当的进展。做生意已经有把握,所以面对这一次的大变动,并不慌张,反而想主动去好好干一番。松下电器产生"步一会"就是在印象深刻的这一年。当时我在 小小的松下工厂组成"步一会"、可以说明:遇到产业动摇,我们仍对将来抱有信心。总之,除非全体员工大团结,松下电器的将来就没有希望。从这一种精神出发,我产生了一个观念:"松下电器全体员工都是步一会的会员,谁不是步一会的会员,就不是松下电器的员工。"老板和员工均不例外,我们就以这个准则结合。起先想了很多会名,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好名称来,正在伤
脑筋的时候,森田君来帮我做事,他说:"你何必想得那么难呢。全体员工必须步调一致,所以就叫做'步一会'好了。这还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向前走' 的意思呢。"我拍手叫道:"对!这个名称好!"当场就决定用这个名称。步一会后来慢慢发展,松下电器也一天比一天地成长茁壮,老实说,这是我始料所未及 的。石头上坐三年面对着严重的不景气,我仍不害怕,反而打算好好干。可是,工厂连电话也没有。当时,装一部电话需要 1 千元以上,对小资本的松下工厂来说,虽然非常需要,却装不起。幸亏我们早就申请的"九年分期付款电话"抽笺抽到了。终于在 1920 年 6 月装好,工厂的规模也更完备了。当时的小商人装不起电话,所以,有没有电话,成为衡量商店或工厂信用的标准。电话装好之后,我们才成为一个完整的工厂,立 刻用广告明信片,风光地寄发通知给各经销商。装电话之后,接到第一通订购的声音,真是高兴极了,我对内人和店员说:"喂!你们知道吗?是用电话来订购的 呢!"现在想起来,在那个时代,光是听电话的声音,就这么兴奋,那种幸福的感觉比现在用更先进的设备还深刻。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