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王安石传

第七章 执政前之荆公(下)(5)

我看李穆堂的这篇文章 可以说是光照万物,什么东西都不会要显露出来。蔡上翔引申了这些说法有数万字,确实证明了《辩奸》和《墓志》是伪托之作,更令人称快,因为它内容太多这里 就不引用了。苏洵不是圣人,即使是他曾作了这篇文章 来诽谤王安石,又怎么能成为王安石的缺点,然而假的就是假的,永远也成不了真的。邵氏这些人,因为诽谤王安石而诽谤苏洵,他们鬼怪般的丑态,我实在不想推 想,只恨后世编写史书的人,都将这些假话当做史实,于是这沉沉的冤狱,就千古不得伸张了,我又怎么能停下来不说呢!

(考异六)朱子《名臣言行录外集·邵康节传》中说:治平年间与客人在天津桥上散步,听到杜鹃的叫声,心里悲痛不很高兴的样子。客人问原因,说:“洛 阳原来没有杜鹃,今天才有,有所预示。”客人说:“那是什么呢?”先生说:“不到两年,皇上将有南方的士子为相,多举荐南方人,专门用心于变革,天下从此 将多事了。天下将要大治时,地气是从北向南;天下将要大乱时,地气是从南向北。现在南方的地气到了。”这篇文章 也见于邵氏《闻见录》,而朱子采用了。它的内容荒诞低俗,不值得有识之士一笑。邵康节能预见未来,而杜鹃也能预见未来吗?可能是当时的小人,恨王安石已经 到了极点,而他们都有崇拜的人,于是托他们所崇拜者的言语来增加自己的分量。这就程颐三次被拜谒而不见、苏洵的《辩奸》、邵康节的听到杜鹃之声这些事的由 来。在《宋史·司马光传》中,提到宋神宗问司马光:“现在的丞相陈升之,外面对他的议论怎么样呢?”司马光说:“闽人狡猾阴险,楚人太随意。现在的两相丞 相都是闽人,两个参政都是楚人,他们肯定要荐举自己的同乡,天下的风俗,怎么能变得朴实呢?”这种话浅陋嫉妒,稍知大体的人,都不会说出口。是司马光果真 说了这话,还是别人假托是司马光所说,不能断定。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小人,他们的南北门第观念很重。王安石以南方人的身份突然做了丞相,北方人就嫉妒。这 就是在天津桥上听到杜鹃声这种说法的由来。而这些荒谬言语的流传,一直到了今天,变本加厉,成了两地的界限,而妨碍了国家的统一,悲哀啊!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