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人物传记大全 > 朱可夫传

第十三章 粉碎(2)

根据朱可夫的建议,最高统帅部开始迅速集结部队,以便阻挡德军的进攻。苏军在库尔斯克战线设置了巩固的纵深防线,仅承担苏军主要突击任务的中央方面 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兵力就达到1336万人、3444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9100门火炮和2900架飞机。在各方面军,工程构筑的纵深达 250-300公里。斯大林还决定将强大的最高统帅部战略预备队--草原方面军调到库尔斯克以东地域。

从5月到6月,苏军所有的部队都为这次即将来临的大规模战役紧张地准备着。

6月30日,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指定他留在关键的奥廖尔方向上,负责协调中央、布良斯克和西方方面军的行动。与此同时,华西列夫斯基则被派到沃罗涅日方面军去了。

7月4日夜间,朱可夫接到消息:从被俘德军人员中证实进攻开始的时间是7月5日凌晨3点。

中央方面军司令员罗科索夫斯基问朱可夫:

"我们怎么办?是先报告最高统帅部,还是立即下达实施反准备命令?"

朱可夫当即坚决地回答:"罗科索夫斯基同志,我们不要耽误时间了。你按方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计划下命令吧,我现在就给最高统帅打电话,报告我们接到的情报及采取的决定。

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报告后对他们采取的行动表示赞同,他说:"我在最高统帅部中等候事态的发展,你要不断地向我报告情况。"

通话的时间并不长,但朱可夫已觉察到斯大林有些紧张。其实朱可夫也是一样,虽然苏军为这次战役作了充分准备,有强大的力量对付德军的进攻,但是在这场生死攸关的战役即将开始之时,他也难以抑制自己的激动紧张心情。已经是深夜了,司令部里所有人员都已

各就各位,电话铃声不停地从四面响起,各方面的指挥员都站在地图旁边。

2点20分,苏军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先发制人,在德军发起进攻之前,下达了反准备的命令。顷刻间,万炮齐鸣,震天动地,重炮的轰击声,炸弹、M-31火箭弹、"喀秋莎"连珠似的爆炸声,飞机不停的轰鸣声汇成了惊心动魄的"交响乐"。

朱可夫此时坐在方面军的司令部里,心情反而觉得平静了许多。听到房子外面疾风骤雨般的射击,他不知为什么,却想象起突然遭到这番重炮袭击的德军阵地上的可怕情景:丧魂失魄的德军官兵拼命想找个什么小坑、小沟、堑壕,或者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缝隙,来躲避一下炮弹的轰炸……

正在这时,斯大林给他打来电话。

"怎么样?开始了吗?"

"开始了。"

"敌人如何动作?"

"敌人个别炮兵连企图回击,但很快就沉默了。"

"好吧,我一会儿再给你打电话。"

苏军反准备炮火袭击的效果究竟怎样,当时难以估计。但是德军在5点30分发起的进攻组织得不好,德军没有做到在所有的地段同时进行,这说明德军已经遭到严重打击了。

事实上,朱可夫后来才了解到,那一次炮兵火力反准备开始得过早了。当时德军士兵还躺在掩体里、深沟里或者掩蔽部里,坦克部队尚隐蔽在待机地域。反准 备火力如果稍晚30~40分钟再开始,效果会更好。另外,在反准备之前,苏军没有准确地查明德军在出发地位上的集中地点。因此,苏军反准备的炮火很多是进 行面积射击,而不是对准具体目标射击。这就使得德军避免了大量的伤亡。

7月5日一天,德军进行了5次猛烈冲击,企图突入苏军防御,但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在德军看来,好像没有什么力量能把苏军官兵推离原地。苏军几乎 在所有地段上都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只是到傍晚,德军掷弹兵和步兵在突击炮兵和工兵的支援下,才好不容易向苏军防御前沿突破了3~6公里。

在7月6日以后的几天里,战斗打得十分艰苦。虽然德军不惜以重大伤亡为代价,连续不断地发起冲击,但是都在苏军坚强的防御面前失败了。

7月9日拂晓,斯大林向中央方面军指挥所打来电话,朱可夫向斯大林汇报了前线情况后,斯大林问:

"按照计划规定,现在是不是该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左翼行动的时候了?"

"是的。"朱可夫回答说,"这里,在中央方面军地段,敌人已经没有突破我军防御的力量了。为了不让敌人有时间组织防御,应该让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全部兵力和西方方面军的左翼迅速转入进攻,否则中央方面军就不能顺利地实施反攻。"

"我同意。你到波波夫那里去,让布良斯克方面军开始行动。"接着斯大林又问:"布良斯克方面军什么时候能发起进攻?"

"12日。"

"同意。"

7月12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的加强近卫第11集团军转入进攻。虽然德军的防御是纵深梯次配置,工事十分完备坚固,德军抵抗也很顽强,但是苏军还是突破了德军防御并开始向奥廖尔总方向推进。

果然不出朱可夫所料,这一招儿使德军在奥廖尔地域乱了阵脚,急急忙忙从苏中央方面军当面的德军集团中抽调部队来抵挡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方方面军。这 时,苏中央方面军抓住时机,毫不迟疑地从正面转入反攻。就这样,在奥廖尔地域,希特勒经过长期准备的总攻彻底垮台了。德军从中又一次尝到了惨重失败的苦 果。

苏德两军在奥廖尔地域拼死厮杀的同时,在库尔斯克南线的别尔哥罗德地域,德军发动了更加猛烈的向心突击。7月6日,奥博扬方向发生了极其激烈的战 斗。交战双方同时投入数百架飞机、坦克和自行火炮。仅7月6日这一天,德军就在这里损失了200多辆坦克、数万名士兵和近100架作战飞机。但是德军仍然 没有打破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防御。从7月7日到7月12日,德军不顾任何代价,出动数以千计的飞机、坦克,三番五次向苏军阵地冲击,天空和地面隆隆作响,不 绝于耳。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苏德双方军队都决心压倒对方,争夺战场主动权。

7月12日,斯大林命令朱可夫立即从布良斯克方面军指挥所飞往沃罗涅日方面军地段,负责协调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行动。

第二天,朱可夫来到沃罗涅日方面军指挥所。在那里他见到了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员瓦杜丁、草原方面军司令员科涅夫。经过短暂的 讨论,他们一致决定,要更加有力地继续进行反突击,紧跟退却的德军之后夺取在别尔哥罗德地域失掉的防御阵地。然后,经过短时间准备,再将两个方面军的全部 兵力投入决定性的反攻。

方面军的所有地段都进行着激烈的血战,几百辆坦克在阵地上燃烧,战场上空烟尘滚滚。别尔哥罗德方向上已经到了交战的转折时刻,德军由于疲惫不堪并对 胜利丧失了信心,逐渐转入防御行动。7月16日,德军完全停止了冲击并开始向别尔哥罗德撤退部队。苏军乘胜追击,在7月23日,沃罗涅日和草原方面军已逼 近到德军的防御前沿。8月3日,两个方面军密切配合,发动了强大攻势,于8月5日解放了别尔哥罗德。与此同时,在北线,苏三个方面军发起反攻后,于同一天 解放了被德军占领两年之久的另一个重要城市--奥廖尔。为了庆贺苏军解放这两个重要城市的胜利,在斯大林的提议下,8月5日24点,在首都莫斯科120门 大炮齐鸣12响,这是苏联卫国战争以来第一次响起的祝捷礼炮。前线官兵和莫斯科人一样,斗志昂扬,脸上带着胜利的欢笑,对自己的力量充满了信心。一位评论 家说:俄国首次鸣放祝捷礼炮,决不是灵机一动的决定。因为俄国统帅部懂得,俄国打赢了库尔斯克会战,它实际上就打赢了这场战争。

之后,草原方面军继续南下,经过多次激战,逼近到哈尔科夫地域。德军为避免部队陷入合围,8月22日开始从哈尔科夫撤退,8月23日,草原方面军进 入了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至此,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大的一次会战以苏军的胜利而结束了。在50天的鏖战中,德军总计损失50多万人、1500辆坦克 (其中有大批"虎式"和"豹式"坦克)、3000门火炮和3700多架飞机。库尔斯克战役不同于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反攻战役是一次预先计划 好并得到充分保障的深远突击。就苏军而言,参加这次战役的兵力比以往任何一次大规模反攻战役的兵力都多。例如,莫斯科战役苏军只有17个兵力很少的诸兵种 合成集团军参加,没有坦克兵团;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有14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和几个机械化军参加。而参加库尔斯克战役的有22个强大的 诸兵种合成集团军、5个坦克集团军、6个空军集团军及大量远程航空兵部队。

库尔斯克战役粉碎了希特勒在军事和政治上寄予很大希望的德军主要集团,使他企图从斯大林手中夺取战略主动权的计划彻底失败了。军事上的失败和惨重伤 亡再一次激怒了希特勒,于是他又采取一贯的办法,即不是从战略、政治和物质的因素上找原因,而是把这次失败的全部责任推到元帅和将军们的头上,一大批显赫 人物被革职和处罚,又一批新人被换了上来。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