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后的决战(2)
3月29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召回莫斯科。当天夜晚,斯大林待国防委员会散会后,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单独与朱可夫会面。他默默地与朱可夫握握手,不作任何开场白,就像继续刚中断的谈话似地说道:
"德国的西方战线已经彻底崩溃了,看来希特勒并不想阻止美英盟军的推进。然而在同我们作战的各个重要方向上,他们却加紧部署兵力。"斯大林一手指点着地图,一手握着装满烟丝的烟斗,继续说到:"依我看,将会有一场恶战。"
斯大林的分析是正确的。希特勒当局在认识到自己毫无出路的处境后,便千方百计地图谋与英美两国政府单独媾和。如果在必要时,宁愿停止西线抵抗,为美 英军队让开通往柏林的道路,也不想把柏林交到苏联人手里。正如希特勒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在4月12日视察东部防线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要坚守对俄国的这道防 线,直到英国人踢我们的屁股为止。"
以美国将军艾森豪威尔和英国将军蒙哥马利为首的盟军统帅部也未放弃在形势有利时占领柏林的想法。4月7日,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盟军联合参谋部曾表示:
"倘若攻克莱比锡之后,不会有太多伤亡就能进至柏林的话,我将这样做。"他还说,"我非常同意进行战争是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如果盟国占领柏林的意图超出本战场的纯军事考虑,我将乐于修改自己的计划和想法以实施这一战役。"
至于以深谋远虑的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和军队,更是竭尽全力争取在苏联军队到达之前,抢先占领柏林。
由于希特勒把主要兵力调到东线战场,西线的防御就显得更加薄弱,加之美英军队在空军方面的特殊优势,所以很容易就渡过了莱茵河,并随即向易北河推进。
战争发展的态势,使斯大林有些焦躁不安。必须尽快组织起向柏林进攻的战役。这是斯大林和朱可夫再清楚不过的问题了。
"我军什么时候开始进攻呢?"斯大林问道。
"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最晚在两周之后就可开始进攻。乌克兰第1方面军到那时大致也能作好准备。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将拖到4月中旬才能彻底肃清但泽和格丁尼亚地域的敌人,因而不可能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同时从奥得河展开进攻。"
"有什么办法呢!"斯大林无奈地说,"只好不等罗科索夫斯基就开始了。即使他迟几天也碍不了大事。"
当时在柏林地区,德军在对苏的方向上布署了90个师约100多万人、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炮以及3300架作战飞机,在 柏林还编组有20万人的守备部队。从1945年2月份开始,希特勒就强迫当地居民、战俘和服劳役的外国人,在奥得河一线和柏林周围构筑防御工事。他们在柏 林以东建成三道防线:第一道是从沃林湖东岸,沿奥得河伸延到尼斯河一线;第二道防线是从尼斯河往西10至20公里,其中以泽劳弗高地为主要阵地;再往西 10至20公里为第三道防线。此外,环绕柏林城又筑起了三层防御圈:最外一层距市中心24至40公里,沿当地的湖泊、河川构筑;第二层距市中心12至20 公里,主要利用郊区的森林筑成;第三层是沿着柏林的环城铁路修成的。同时柏林市区又划成9个防御区,分兵防守。由此可以看出希特勒在柏林防御布署上是做了 充分准备的,因为这毕竟是他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柏林战役将最终决定德国以及他本人的命运。
苏军参加柏林战役的部队是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总兵力在250万人以上,41600门火炮和迫击炮,625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7500架飞机。从兵力和武器装备上讲苏军明显占有优势。
为了对柏林战役作最后的准备,4月1日,斯大林把朱可夫和科涅夫同时召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首先让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念了一份电报,内容是英美盟军司 令部准备实施一次攻占柏林的战役。电报列举了盟军司令部已经采取的几个初步措施。电报最后附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说,同盟国认为,关于在红军能够到达柏林 之前攻占柏林的计划是非常切实可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什捷缅科读完电报,斯大林转过身来向朱可夫和科涅夫问道:"现在谁将要攻克柏林,是我们还是同盟国?"
还没等朱可夫开口,科涅夫抢先回答:
"我保证苏军一定能先攻占柏林!"
"你就是这个脾气,"斯大林似笑非笑,然后又直截了当地问:"你的主力部队在南翼,你怎样建立一个攻占柏林的突击集团呢?而要建立这样一个集团,你将不得不大规模地变更部署。"斯大林认为这在短时间内是很困难的。
"斯大林同志,"科涅夫加重了语气回答,"你可以放心,方面军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我们将在适当的时间内重新部署完毕,为进攻柏林作好准备。"
科涅夫的话刚说完,坐在一旁的朱可夫显然有所准备地发言了。他说,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为攻克柏林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已经全部作好了。他的部队齐装满员,兵力兵器都处于"饱和状态",已经把攻击的直接目标对准柏林,况且他的部队距离柏林最近。
听到这两位元帅的请战报告,斯大林心中早已明白,他们都想来抢头功。
事实确实如此,朱可夫和科涅夫早有成见。特别是当斯大林曾明确表示将由朱可夫部队首先进攻柏林之后,科涅夫心中更是不服气。这次到莫斯科来,科涅夫决心要抢在朱可夫前面攻进柏林,让朱可夫在攻克柏林的荣誉面前相形见绌。
"很好,"斯大林说,"你们两人应该就在莫斯科、在总参谋部里订出你们的计划,并在一两天内向最高统帅部报告,这样你们回方面军去的时候,就可以随身带上已经得到全面批准的计划。"
现在这两位重兵在握的方面军司令员互不相让,他们都希望斯大林采纳自己的计划。朱可夫认为他能靠自己的部队独立地攻占柏林,因此让科涅夫的乌克兰第 1方面军在柏林外围敲边鼓就行了。科涅夫则不甘心,他继续进行活动,他要尽一切努力推翻斯大林早些时候让他去攻打柏林以南的决定。面对这种僵持状况,总参 谋部有人建议由两个方面军发动一次钳形攻势。可是这与朱可夫和科涅夫都提出的正面突击相抵触。
4月3日,两位方面军司令员再次来到斯大林面前,各自陈述了自己的计划和理由。等到他们把完,斯大林慢慢地走到挂图前,他拿起笔在朱可夫部队和科涅 夫部队之间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这条线的起点是这两个部队的驻地分界处,终点是在柏林东南约60公里的吕本。从吕本到柏林60公里的距离,斯大林没有继续划 下去。他转过身来郑重地宣布:"哪个部队先到达吕本,哪个部队就参加攻占柏林。"
看到斯大林在挂图上划出的这条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条线,听到斯大林简单明了的说明,朱可夫和科涅夫心里都已经明白,斯大林已默许了科涅夫的主动精神,并向乌克兰第1方面军打开了去柏林的绿灯。斯大林实际上是心照不宣地号召这两支苏军中最强大的方面军开展一场进攻竞赛。
至此,僵局已经打破,会议也就没有再讨论的必要了,两位司令员匆匆奔赴各自的部队。
在返回的路上,朱可夫的心情并不轻松。他虽然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但是却从未攻取过像柏林这样坚固设防的城市。柏林的总面积有900平方公里。城市 地下铁道和众多的地下建筑物更有利于德军实行各种情况的机动。在这里,每一处街道、广场、胡同、房屋、沟渠和桥梁都是构成这个城市总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同时,使朱可夫感到更为严重的是,德国法西斯军队必将困兽犹斗,这场战斗的残酷性和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就像每一次组织大的战役一样,朱可夫利用战前的10天时间,再一次组织各级指挥员参加军事导演和战役准备会。在战役准备会上,朱可夫提出了一项别出 心裁的作战方法,以"震慑和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考虑到守敌在夜间更容易发生混乱和恐慌,他决定在黎明前2小时实施突击。突击时,用140部对空探照灯照 射德军阵地,这样一方面给德军在心理上和视觉上造成不利,另一方面又为苏军的突击部队提供了方便。
柏林战役的特殊性,使朱可夫对战前准备格外重视。由于柏林战役前事态的发展以及苏军的部署态势,朱可夫很难对德军隐瞒自己的企图,这就使战役实施的 突然性大受影响。其中有一个双方必争部位是不难判定的,那就是柏林的咽喉奥得河,一旦奥得河被突破,苏军就能马上对柏林发起直接突击。所以苏军总参谋部提 出:"柏林会战将决定于奥得河的战斗。"德军统帅部也把齐装满员的第9集团军的主要兵力都配置在奥得河一线前沿。他们还在柏林的东北地域组建了"曼施坦 因"集团军群和精锐的海军陆战部队,其任务是一旦朱可夫的部队从奥得河发起进攻,即从其侧翼实施突击。
为了给这场双方都早有准备的战役增加一些突然性的效果,朱可夫决定在战役发起时,使用大量的航空兵、坦克、炮兵和物资储备,争取在战役发起时,突然 全力地猛攻防御的德军,把德军一下子打得晕头转向。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要有强大可靠的运输能力。为了保证这一点,苏军把德国的铁路路基改成了俄国轨道的 宽度,使铁路运输直达奥得河。据朱可夫测算,如果把这次战役运送物资的列车排成一条直线的话,其长度超过1200公里。但是要在短期内,在这样一个十分有 限的地域内隐蔽地准备如此大量的武器弹药,这在朱可夫指挥的所有战役中还从未遇到过。战役开始前,仅弹药就需储备7147000发。而且要求战役过程中弹 药的供应不经过集团军和师的仓库,而是从方面军仓库不停顿地直接运往部队。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