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最后的决战(4)
"明天,4月17日结束前,一定能突破泽劳弗高地的防御。我认为,敌人为抵抗我军在这里投入的部队越多,我们攻克柏林就会更快,因为在开阔地比在城市里更容易消灭敌军。"
对于朱可夫的解释,斯大林没有任何反应,只是相当冷淡地说了句"再见"就放下了话筒。
对于朱可夫进攻遇到的麻烦,科涅夫心中暗自高兴,究竟鹿死谁手还难以预料,科涅夫似乎又增加了几分信心。
就在科涅夫统帅方面军一路前进,柏林城志在必得的时候,斯大林打来了电话:"朱可夫现在遇到了困难,他还没有突破敌人的防御阵地。"斯大林有意地沉默了一会儿。但是,科涅夫也很聪明地一声没吭,因为他猜出斯大林后面还有话。
看科涅夫不说话,斯大林终于问道:"能不能把朱可夫的机动部队调动一下,让他们通过你的地段上打开的突破口进军柏林呢?"
对斯大林的这条意见,科涅夫心中十分反感,他无论如何是不能接受的。但是他还是尽量婉转地向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那要花好多时间,而且会造成很 大混乱。没有必要从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调来坦克部队通过我们打开的突破口。在我们的地段上,形势的发展很顺利,我们的兵力足够了,我们能够把我们的两个坦 克集团军都转到柏林方向上。"
接着科涅夫提出可以把措森作为他的坦克集团军调转方向的地点。措森,是位于柏林以南约16英里的一个小城镇,是德军总参谋部所在地。
斯大林一边听科涅夫报告,一边在地图上找"措森"这个不出名的小地方。稍停了一会儿,斯大林用赞成的语气说:"很好。你知道德军总参谋部就在措森吗?"
"是的,我知道。"科涅夫很有把握地说。
"很好,"斯大林说,"我同意。把你的两个坦克集团军转向柏林吧!"
斯大林的一句话,使科涅夫欢欣鼓舞。他挂上电话,立刻命令两个坦克集团军司令员火速柏林进发。
斯大林的这一决定,朱可夫很快就知道了。看到柏林城就在眼前,自己的部队胜利在望,而让别人轻易地夺走胜利的荣誉,这对争强好胜、不喜欢与人分享荣 誉的元帅来说,自然是难以忍受的。他此时的情绪显得特别激动,他从参谋人员旁边擦肩而过,拿起话筒,要求各坦克集团军、各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在一系列地段上 全力突击。
在泽劳弗高地前,苏军的坦克滚滚而来,前面的一批坦克燃烧起来,后面的仍在继续前进。苏军士兵从浓密的大火中大声喊叫着向高地上爬,前面的一群倒 下,后面的继续喊叫着往上冲。在德军士兵看来,苏军士兵好像发了疯一样。这种无畏的进攻气势,对德军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可怕的心理震慑。此时的德军已经经受 不住朱可夫部队狂潮般的冲击,开始从泽劳弗高地向柏林退却。4月18日晨,这个被称为"柏林之锁"的高地终于被朱可夫部队打开了。
1945年4月20日下午3点钟,即战役发起的第5天,朱可夫方面军编成内的第3突击集团军在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下,首先开始向柏林市区开炮,对德国首都具有历史意义的攻击开始了。
与此同时,科涅夫也正在全力以赴地向柏林疾进。4月20日,他手下的近卫坦克第3集团军攻克措森,然后马不停蹄地继续向柏林挺进。4月21日傍晚,科涅夫的部队接近了柏林市区防御圈,越过了柏林环形公路防线。
4月22日,朱可夫和科涅夫双管齐下,开始封闭对法兰克福和吕本附近德军集团的合围圈。科涅夫的部队从南面向柏林推进,朱可夫的部队则向柏林东南郊 推进。结果,这两支庞大的军队很快就形成了两个包围圈:一个包围了柏林东面和东南的德军第9集团军,另一个在柏林以西,包围了防守柏林市区的德军部队。
4月24日,当科涅夫在一座大楼的楼顶上观察部队的行动时,忽然传来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在德军第9集团军背后会师的捷报。此时, 他正准备回手突破掩护柏林市区的德军内圈防线,斯大林却给他和朱可夫发来了11074号命令。在命令中斯大林给这两个方面军划分了向柏林市区进攻的分界 线:"从吕本起,到托伊皮茨、米滕瓦尔德、马里恩多尔夫、安哈尔特车站。"
看到这份命令,科涅夫虽然没有公开表示不满,但是内心却十分懊恼和不平。这一穿过柏林的分界线把科涅夫的部队限制在国会大厦以西150码的地方,而 国会大厦恰恰从来被苏联人看作是柏林市的象征,苏联的旗帜即将在这里高高升起。斯大林也曾经激励苏军部队说,看谁能在国会大厦上升起一面"胜利的旗帜", 所以参加柏林战役的每一支苏军部队都希望能赢得这一历史性的荣誉。但是没想到,事到临头,这一最光荣的角色将由斯大林指定朱可夫去扮演,不能不让科涅夫心 中大为不快。
就在苏德两军在柏林以东拼得你死我活的时候,西线盟军百万雄师渡过了莱茵河。为了抢在苏军之前占领柏林,3月27日,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命令他的部属 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和干劲向易北河猛进,直指柏林城。然而第二天,盟军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完全改变了计划。他命令蒙哥马利,盟军主要进攻方向不是柏林,而是 与柏林相距甚远的莱比锡和德累斯顿。同时,艾森豪威尔还把这一决定直接通知了斯大林,希望苏军的行动与他的这一计划协调起来。
艾森豪威尔放弃攻打柏林的决定,使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元帅大为光火,他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指责艾森豪威尔的决定。丘吉尔始终认为"柏 林是头等重要的政治目标"。他预言,未来的欧洲将是大国争霸的重点,而争夺主要是在苏联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因此对英美来说,对抗点当然越靠欧 洲东部越好。4月1日,丘吉尔决定亲自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打电报,重申自己的主张:"我认为从政治立场出发,我们在德国应当尽可能地向东推进,如果能拿下柏 林的话,我们就应当占领柏林。"
但是,不幸的是罗斯福此时生命垂危,离去世仅有11天。军事大权掌握在总参谋长马歇尔手中,而马歇尔是完全支持艾森豪威尔的。因此,无论丘吉尔怎样努力,始终未能改变这位盟军总司令的决定。
艾森豪威尔为什么要改变进攻计划,放弃占领柏林的计划呢?
其实这位老谋深算的五星上将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他充分理由的。首先是由于希特勒在阿登的反击使盟军的推进延误了6个星期的时间。结果,当蒙哥马利的部 队赶到莱茵河,离柏林还有480公里时,朱可夫的部队早已到了奥得河,距柏林只有60公里。因此,艾森豪威尔已经预见到,争夺柏林的比赛,在时间上已经输 给了苏军。其次,就德军来说,希特勒还在柏林,柏林是他们的心脏,柏林的得失决定了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命运,所以希特勒必然要作垂死的拼搏。在这种情况下, 要强攻柏林,必然要付出重大伤亡代价。艾森豪威尔估计,盟军至少要损失10万人。对于这一点,作为最高统帅是不能不慎重考虑的。还有,早在雅尔塔会议上, 苏、美、英三国首脑已经划定了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按照协议,柏林在苏联占领区内,即使盟军占领了柏林,最终还是要退出来。正是由于这些原因,艾森豪威尔 才决定不同苏联去争夺柏林。
且说朱可夫的部队从4月25日就转入了市内战斗。开始发展还算顺利,但是越向市中心接近,双方的对抗就越激烈。德军利用多层楼房、高而厚的墙、纵横交错的防空通道等一切优越条件,组成了绵密的防御。
朱可夫指挥部队昼夜不停地进攻。白天由第1梯队进攻,夜间则由第2梯队进攻,千方百计不让德军有机会建立新的防御支撑点,并且努力把他们的守备部队分割在各个单独的基点上,不让其他兵力集中起来形成拳头。
苏军在市内的巷战中,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步兵和坦克的每一次冲击,都首先得到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11000门各种火炮每隔一定时间就同时射击。 从4月21日到5月2日,朱可夫的部队对柏林发射了180万发炮弹,相当于36000吨钢铁重量。特别是在市内战斗的第三天,要塞炮沿专门加宽的路轨运到 了西里西亚车站,用这种炮向市中心轰击,每一发炮弹的重量为半吨,其威力是可想而知的。
在苏军的猛烈攻击下,柏林的防御土崩瓦解了。
4月20日,在四面楚歌声中,希特勒迎来了自己56岁的生日。在这之前他的情人爱娃?勃劳恩也从阿尔卑斯山的别墅里公开地来到了他的身旁。她是一位 身材苗条、容貌秀丽的金发女人。平时她绝少露面,由于她性情随和,寡言少语,更赢得希特勒的喜爱。此时,她已经下定决心要同希特勒死在一道。希特勒的生日 纪念活动是在地下室里举行的。当时所有的纳粹元老,包括戈林、戈培尔、希姆莱、里宾特洛甫和鲍曼都在座。尽管兵临城下,希特勒似乎并不特别沮丧,他仍然坚 信"俄国人在柏林城下要遭到最惨重的失败"。但是其他人比他更了解情况。庆祝会后的当天夜里,许多人纷纷离开柏林。希特勒最信任的老部下希姆莱、里宾特洛 甫和戈林也走了。跟随戈林的汽车大队满载着他从世界各地掠来的金银财宝。他们离开柏林时,都不怀疑他们亲爱的领袖死期就要到了。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