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佛教故事

台湾人最景仰的证严法师和慈济功德会(2)

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的集集大地震,法师彻夜未眠,急切又焦虑的想了解各地传来的灾情,各区慈济志工在最短的时间内相继成立赈灾中心,即刻投入救灾之行行。法师于九月二十三日便抵达中部灾区,除逐地慰问灾民与鼓励救灾志工,并积极探勘相关土地,慈济总共为灾民搭建约一千八百八十二户的组合屋,供灾民作为栖身之所。法师鉴于教育是社会希望的源,灾区学童的教育任务不能耽搁,遂毅然承担由慈济来协助政府援建灾区受创严重的学校共计五十所,期待世纪末毁坏的校园,能于世纪初重建完成,继续发挥教育的良能。

医疗志业──

慈济功德会于一九七二年,即在花莲市举办每周二天的义诊活动,来服务贫病的人。一九七八年时法师便有建医院的想法,一九七九年获得印顺导师的赞同后便着手进行。当时法师建医院有几点想法:

「一、东部(花莲台东一带)缺少一间完善的医院,万一有重病,只能往西部送,但是许多人都因为交通不便、耽搁时间,结果使病情恶化,而回天乏术。二、因保证金的问题,一般贫民急病送医不易,病愈后出院又无法获得妥善的休养。三、为『慈济』的本身,须要这样一个运转不息的机构,以解决将来救济贫病者经济枯竭的问题。」花莲地处偏陲,人口不多,财团不可能在此建医院,政府也无力顾及,但生命同等尊贵,不应受到忽视;因此法师决定排除万难,在花莲建设一座设备完善、兼富人文关怀与先进科技的现代化医院。

刚开端,建院募款的速度很缓慢,多数人都抱持怀疑的态度,但法师以「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四处奔走呼吁,当时的慈济委员们很多都是寻常的家庭主妇,为了完成法师的宏愿,大家有志一同的积极展开劝募。有的卖身帮佣,请求雇主预支工资;也有小工模样的妇人倾尽一生积蓄;更有麻疯病院的病人从每月有限的伙食费中挤出善款护持建院……,洋溢爱心的感人故事不绝如缕。法师不只一次的感叹道:「假如心血有形的话,用心血来抹土地,则医院中寸寸土都抹遍了寸寸的心血;砖如果能用心血去雕刻的话,每块砖也都雕满了我们的心血。」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七日慈济医院正式启用,它提倡的「免收保证金制度」得到主管机关的重视与嘉许,同年十二月卫生署通令全国所有医院比照办理;而对出家僧侣,慈济医院则提供完全免费的医疗服务。这是慈济医院对当时社会的一些影响与贡献。

对法师而言,花莲慈济医院只是个初步奠基的任务,让全国的百姓都能平等地享受医疗资源,每个地方都可以有医院有良医良护救助病人,才是法师的慈悲大愿。于是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五日于花莲玉里开设慈济医院分院、二○○○年三月十五日于台东关山开设慈济医院分院、二○○○年八月十三日嘉义大林慈济医院启业,二○○○年六月十日台北新店慈济医院动工,二○○二年四月十四日台中慈济志业园区第一期工程护理之家动工,其最终的目标是希望能设立个完善的台湾地区医疗网。

证严法师倡导「尊重生命」理念,期待医师不只是看病而已,应该「看病人」,还有来自各地富有爱心慈怀的志工,全年在医院各角落穿梭,扮演医病之间的润滑剂;使病残的身躯、脆弱的心灵,在此得到充分的尊重与肤慰。从病患住院、手术,乃至手术后的医疗照顾、后续的居家关怀,慈济医院都是以「全人的照顾」,陪伴病患及家属,走过生命中的波涛,迎接另一段新生。

文化志业──

一九六七年七月慈济正式发行第一份刊物《慈济月刊》,这是法师倡导文化志业的第一步。一九八二年设立「医学奖学金」,其目的是为奖励并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广播节目「慈济世界」正式开播。一九八六年更增设佛学艺术等慈济奖学金。一九八六年八月一月成立「慈济文化志业中心」,同月十七日在慈济医院开幕的同时,象征慈济一精一神文化堡垒“静思堂”正式动土;同年九月又发行另一份半月刊《慈济道侣》。 一九九○年十月、一九九三年三月先后成立「慈济文化出版社」、「静思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各类书籍。一九九一年一月起,与行政院新闻局及劳委会合办「幸福人生系行」讲座,迄今(二○○○年十二月)已逾一百五十常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慈济世界」的电视节目,正式在国内的有线电视上播映。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正式将「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相关介绍载入国际因特网(http),向全世界发送慈济的信息。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慈济大爱电视台正式开播,当前已能通过卫星将人性美善的节目播送到全球;同年八月成立「经典杂志」,期许成为「为人类写历史,为历史做见证」的代表性杂志。

证严法师自身和其出家弟子,秉持百丈禅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力更生的修行生活,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地以古德典范来修行;然而慈济所宣导推动的文化志业,却是十足的现代化,举凡声音、文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因特网到卫星播送的应用,无不备全。其目的是希望通过现代人所能接触到的一切媒体,吸收佛教、慈济的一精一神,以达到净化人间的目标。

教育志业──

一九八六年慈济医院落成后,证严法师发现国内,尤其是东部地区的护理人才非常欠缺,除了要解决慈济医院将来所需的护士源外,也希望培育出具有慈悲心怀的优秀护士,因此决心要筹建慈济护专。一九八九年设立的慈济护专,从社会层面来看则有着三项非常重要的理由:「一、解决东部少女的就学就业问题(尤其是原住民的少女更需要协助就学就业);二、就地取才,以减低护理人员的流动率;三、以慈济培养出来的人间活菩萨,把慈济一精一神带到各大医院肤慰病患。」紧接着为综合解决将来慈济医疗志业体所需各类医事人员,及试图匡正台湾医疗界一些不良风气等问题,法师于一九九四年创办了慈济医学院,希望能为社会、人类教育出『视病如亲』的良医。

在法师所创办的学校,更设计了一种很特别的人文辅导制度,在慈济技术学院、慈济大学皆设有「慈诚懿德会」,将有辅导能力的慈济委员、慈诚队员组织起来,以父母心无私无求的心态定期与学生交互,毕业之后仍然关怀、陪伴。这制度背后有着法师对教育下一代的独特想法,他希望以具有良好德范的慈济人,担任辅导学生生活的「爸爸」、「妈妈」,扮演「亦师」、「亦友」的角色,以慈济一精一神与学校的功能相配合,引导学生发挥潜在的良知、良能。

一九九九年慈济护专改制慈济技术学院(一九九六年成立附设实验托儿所),二○○○年慈济医学院改制慈济大学,并附设实验小学、中学、高中,达成教育完全化之理想。慈济教育志业体的最终目标,是一个整体的教育体系,从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五专、大学、研究所乃至博士班。法师希望将来慈济人的孩子,从小到大都有各级慈济学校,各类科系所可以就读,而慈济各项志工及各志业体员工也有再进修的机会。一个人从小到三十岁人格定型期间,如果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教育,将来就不会学坏,一定可以做个利益人群的人,而任务的同仁也能继续进修。对于担任传道授业的老师,法师期许每位老师在自己的心中,都有一位「教育部长」来敦促自己,把教育的职业用志业的一精一神来做,而无需表象的评量标准。他相信只要创建起慈济整体的教育体系,那么慈济「人心净化、社会祥和、天下无灾难」的人间净土理想也就不难实现。

大陆赈灾──

台湾与中国大陆一衣带水,声息相通,休戚与共,在历史渊源上有难以割舍的情感。一九九一年,华中华东发生大水患,慈济基于「直接、重点、尊重」原则,首先援助安徽全椒、江苏兴化与河南固始、息县等三省四县。至今十二年来,已走过安徽、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辽宁、江西、湖北、云南、青海、河北、福建、贵州、浙江、甘肃、宁夏等十七个省份及内蒙古自治区。

基于慈悲大爱理念,慈济人自筹旅费,不计辛劳亲自将物资送达灾民手中,只为表达一份最真挚的关怀与祝福。

慈济的援助不只紧急的物资纾困,还有后续的房屋、学校、敬老院、福利院、集水窖、海堤、医疗大楼的援建等。近年来,也多次到各省举办夏令营队活动,从礼仪的课程设计、剧场表演和敬老院关怀,让年轻学子对大爱的一精一神有所认知,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层的体悟,进而激发服务人群的热忱。而教师素质交流经由静思语教学的示范与切磋,让沉重的教学责任变成一种快乐的学习;老师们都期待,严肃的校园也可以成为快乐分享的「笑园」。

慈济人处处用心,只为了传递一分人间大爱。

尽管慈济人奔走在两岸,面对艰难困顿考验,身影孤独,脚步却是坚定稳健的;只要众生得离苦,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国际赈灾──

随着国际信息快速交流,国际急难信息通过屏幕映入眼帘身为『世界地球村』一员的慈济人,对世间苦难有着一分不忍之心和责无旁贷的表示。从一九九一年起,慈济便积极参与国际急难救援事务,在物质与一精一神上,给予各国受灾受难者最适切的帮助与关怀,点燃他们希望的火炬,鼓舞大无畏的信心与勇气,祈愿他们走出伤痛,迎向未来。

法师针对国际赈灾这项志业,曾对信众开示:「慈济人因为有大爱的一精一神,所以有这分勇敢与毅力来投入,如此才有美的成果;这即是『由真诚而大爱,由大爱而起勇猛心。』孔夫子曰:『仁者勇也』,有仁爱的人才是真正勇敢的人,这种勇敢来自大爱启发,这种大爱是无所求的,是最真最诚的,这就是菩萨道,也是慈济一精一神。」从一九九一年孟加拉与中国大陆赈灾到现在(二○○二年八月),慈济已跨越欧、亚、非、美、澳五大洲援助过五十个国家,包含饱受战争蹂躏的卢旺达、衣索匹亚、车臣和阿富汗;另外慈济也在受灾严重地区,如土耳其、萨尔瓦多,进行灾后的重建任务,替灾民建造房屋,也有学校和医院,提供灾民避难之所及灾后复苏相关物资,深获国际社会好评。

尤其分布在全球各个侨居地的慈济人,更恪守法师教诲:「头顶别人的天,脚踏别人的地,要常怀感恩心,取诸当地、用诸当地,才能得到人家的疼爱与敬重。」主动关怀当地贫困,提供必要的救援。如在菲律宾的偏远离岛举办了三十七次的大型义诊,在南非为贫困黑人开办了五百多所职训所,约旦慈济人则送上民生物资关怀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