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会战莫斯科(2)
"尤赫诺夫现在在谁手里?"朱可夫问。
"不知道,我想现在已经落入敌人手里了。"
朱可夫很有礼貌地与布琼尼商定:布琼尼回方面军司令部,把情况报告斯大林。朱可夫继续往前走,到尤赫诺夫地区,尔后去卡卢加,弄清那里的确实情况。
朱可夫路过一座已被放弃的美登城时,看见一位老太太正在被炸毁的房屋废墟中寻找什么东西。
朱可夫问她:"老太太,你在那里找什么?"
她抬起头来,用两只迷惘的眼睛毫无表情地看了一下朱可夫,没有回答。
"老太太,你怎么啦?"朱可夫又问。
老太太好像没听见朱可夫的问话,又默默地在废墟上挖了起来。
这时,从废墟后面又走来一位年轻的妇女,手里提着半袋子东西。
"请不要问她。"她走到朱可夫面前停下说,"她不会回答你的问话,她已经疯了。"原来,前天德国飞机轰炸了这座城市。敌机空袭时,这位老太太正站在井边打水。她眼睁睁地看见炸弹落在她家的房子上,房子塌了,她最疼爱的孙子也死在里边了。
年轻的妇女一边跟将军述说着,一边泪水不停地从两颊流下来。
看到眼前这两位受到战争摧残的妇女,将军一句安慰的话也没说出来。他带着沉重的心情前往尤赫诺夫。
为了避免把车开进敌占区,朱可夫不得不时常将车停下来仔细观察。
经过一片森林的时候,突然冲出几个身穿工作服、头戴坦克帽的苏军武装士兵挡住了去路。其中一个走到朱可夫的汽车跟前,大声问:
"你是谁?"
朱可夫从容地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士兵们对他说,不能再往前走了。同时带他去找他们坦克旅的司令部。
走进森林,朱可夫看见一名军官坐在树墩上,相貌挺面熟,可是一时又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见过。
一看见朱可夫,这个军官很远就起身报告:"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坦克旅旅长特罗茨基上校向您报告!"
"特罗茨基!我真没想到在这里会遇到你!"
原来,特罗茨基在1939年曾在朱可夫手下作战。当时这位上校担任坦克11旅参谋长。两位战友意外相见,自然分外高兴。
朱可夫从上校那里知道尤赫诺夫已经被德军占领,卡卢加地区正在进行激烈的战斗。上校所指挥的坦克旅,已经在这个地区呆了两天了,但还没有得到任何指示。
朱可夫一方面当即吩咐特罗茨基派联络军官到预备队方面军司令部去,向布琼尼报告情况;另一方面要求上校把一部分坦克部署到前边去,组织防御,掩护美登的接近地。朱可夫还指示上校把这一部署命令通知总参谋部。布署停当,朱可夫告别上校,又向卡卢加进发了。
战争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示,必须把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起来,统一指挥。在克拉斯诺维多沃的西方方面军司令部里,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华西列夫斯基、布尔加宁和科涅夫正在召开国防委员会讨论局势。大家对莫斯科附近出现的困难而又危险的局势极为忧虑。会议认为这两支部队应立即重新改编为西方方面军,并建议斯大林任命朱可夫为司令员。
10月10日,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正式通知他最高统帅部决定任命他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最后,斯大林以命令的口气在电话中大声说:"赶快把一切都抓起来干吧!"
朱可夫在电话中表示说:"我着手执行你的指示,但请求赶快把更多的预备队调到这里来,因为最近希特勒军队可能增强对莫斯科的突击。"
很快,朱可夫就接到最高统帅部于1941年10月10日17时发布的命令:
"1 西方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合并为西方方面军。
2 任命朱可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司令员。
3 任命科涅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副司令员。
4 任命布尔加宁同志、霍赫洛夫同志和克鲁格洛夫同志为西方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
5 朱可夫同志于1941年10月11日18时开始指挥西方方面军。
6 撤销预备队方面军指挥机关,用以补充西方方面军和莫斯科战线的预备队。
接到命令后报告。
最高统帅部
斯大林
沙波什尼科夫
第2844号"
接到命令后,朱可夫立即出发去西方方面军司令部。方面军司令部临时设在几个帐篷里。朱可夫走进帐篷立即投入了战役的组织工作。
西方方面军一些上层军官,特别是与朱可夫共过事,对他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朱可夫是一个意志坚强、处事果断、具有杰出的才干和天赋的人,也是一个要求严格、坚持始终和目标明确的人。所有这一切品质对于一个精明强干的军事首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莫斯科会战最激烈的那段时间里,朱可夫的严厉加粗暴几乎达到了让人难以容忍的程度。可能正是由于他的个性品质,他不去考虑迁就个人的感情因素,才使他在国家与民族的危难时刻,能够挑起挽救莫斯科和整个苏维埃这个极其沉重的担子,能够组织起保卫莫斯科的有效防御。
朱可夫以他特有的充沛精力和工作效率开始了他的新任务。他立即同副司令员科涅夫和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一起开了会,当场决定了几件最迫切的事情:立即在莫斯科正西方向,从沃洛科拉姆斯克到卡卢加一线建立牢固的防御带;加大纵深防御,建立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以便实施机动;组织有效的地面和空中侦察,加强对方面军各部队的指挥;安排好军队的物资技术保障;展开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提高军队士气,增强战胜德军的信心。
由于日夜紧张工作,缺乏睡眠,朱可夫和大家一样,感到极度疲劳和困倦,几乎站都站不稳了。但是,出于对莫斯科和祖国命运的强烈责任感,他们顽强地挺了下来。
眼下,朱可夫心里最苦恼的问题是兵力不够,现有的部队无法有效地保住这条136英里长的莫扎伊斯克防线。直到10月10日为止,在这条防线上仅仅部署了4个步兵师、3个后备步兵团、5个机枪营以及莫斯科炮兵学校、莫斯科军政学校、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最高苏维埃学院和波多尔斯克机炮学校的学员们。这样,原来计划在这条防线上部署150个营,实际只凑了45个营的兵力,部队的平均密度是每个营防守长达3英里宽的正面。这对于抵抗滚滚而来的法西斯军队的强大进攻,无论如何是不实际的。
最高统帅部采取了紧急措施。10月11日,莫扎伊斯克防线增入了第5集团军。12日午夜,莫斯科预备方面军的所有战斗部队和设施,全部移交给朱可夫指挥。随着各方面军部队向莫斯科方向撤退,后撤的部队也陆陆续续集结在这条防线上。同时,最高统帅部又给朱可夫派去了他迫切需要的预备队,其中包括14个步兵师、16个坦克旅、40多个炮兵团、10个敷雷和喷火器连和其它部队。到了10月中旬,在这条防线上,大约已有9万人。当然,要建立真正绵密坚固的防线,这些兵力还是显得薄弱。但是此时,最高统帅部已经无能为力了。
与此同时,朱可夫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另一大难题,就是把正在被德军包围在维亚济马的各集团军尽快解救出来。
在已经是德军后方的维亚济马以西和西北地区,被围的苏军部队仍然在与德军搏斗,企图突围,但未成功。最高统帅部和方面军首长为了援助被围部队,对德军战斗队形进行轰炸,用飞机空投粮食和弹药。
10月10日和12日,最高统帅部两次向被围各部队司令员发了无线电报。电报里除了扼要地通报了敌情,还规定了突围的任务,并委派第19集团军司令员卢金担任总指挥。要求他们迅速汇报突围具体计划、部队部署情况、以及需要什么支援。但是两份电报都没得到答复。当时,那里的情况已经很糟,大部队失去了指挥,各分支部队不得不各自为战,单独突围。
因为没有掌握足够的兵力和火力,苏军的救援措施十分有限,突围没有获得成功。
被围部队在与德军进行坚忍不拔和不屈不挠的战斗中,虽然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却钳制了德军向莫斯科方向的进攻速度,使朱可夫指挥的西方方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来组织莫扎伊斯克的防线。
从10月13日起,在通向莫斯科的所有重要作战方向上都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当天朱可夫所部被迫放弃卡卢加。10月15日,德军50多辆坦克推进到图尔基诺沃地区,100多辆坦克推进到洛托施诺地区,还有100多辆坦克推进到马卡洛沃和卡拉加托沃地区,另外几十辆坦克分别到达了博罗夫斯克和鲍罗季诺地区。德陆军第13军向塔鲁萨方向进攻,夺取了塔鲁萨和阿列克辛两个城镇,从北面对图拉形成了包围。
在德军日益增强的压力下,西方方面军没有守住莫扎伊斯克防线,不得不向后撤退。德军在西方方面军防御的中部方向上完成了纵深突破。这样一来,就在距离莫斯科62到74英里的接近地上造成了极其险峻的局势,情况十分危急。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