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5)

【语 译】这时,十方诸佛给予了金刚藏菩萨无能映夺之身。分别而言,十方诸佛给予金刚藏菩萨无碍且乐于宣说辩论之身,给予其善于分别清净的智慧之身,给予金刚藏菩萨忆念诸佛而不忘失之力,给予其善于决定明了之智慧,给予其到达一切处所而使众生开悟的智慧,给予金刚藏菩萨成佛的自在力,给予其如来所具有的无畏,给予金刚藏菩萨诸佛所具有的观察、分别诸法门的无碍辩才之智慧,给予其一切如来的上等美妙身、语、意以及具足各种庄严。

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金刚藏菩萨所获得的这一三昧法本身就是如此的缘故,是毗卢遮那佛本愿所起的缘故,是金刚藏菩萨善于清净自己的深心的缘故,是金刚藏菩萨善于清净自己的智慧的缘故,是其善于积集各种助道之法的缘故,是其善于修正整治自己之所作的缘故,是诸佛念其所具有的无量法器的缘故,是诸佛知晓其具有清净之果信解的缘故,是金刚藏菩萨获得了无有任何错谬的总持之力的缘故,是其获得了法界体性智之印并且善于以此印证的缘故。

这时,十方诸佛各自伸出右手抚摸金刚藏菩萨的头顶。

【说 明】〈十地品〉初地第三部分「加分」到此结束。经文主要意思为无数同名「金刚藏」的佛同时为金刚藏菩萨加持。为什么是同名「金刚藏」的佛为其加持呢?世亲《十地经论》解释说:其一,加持是将佛的本愿力给予金刚藏菩萨,因此,须同名「金刚藏」。其二,这些菩萨修行之时同名「金刚藏」(即「同行菩萨」),因此,成佛之时也同名「金刚藏」。其三,以「金刚藏」之名加持,可以使其更加踊跃喜悦。

四、起 分

摩顶已,金刚藏菩萨从三昧起。

【章 旨】此是「初地」第四部分「起分」的内容。

【语 译】十方无数诸佛同时为金刚藏菩萨摩顶之后,金刚藏菩萨随即从三昧定境中起来。

五、本 分

普告一切菩萨众言:「诸佛子①!诸菩萨愿善决定②,无杂不可见③,广大如法界④,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⑤;徧一切佛刹⑥,救护⑦一切众生;为一切诸佛所护,入过去、未来、现在诸佛⑧智地。」

【章 旨】金刚藏菩萨从三昧定境中出来,向会中的信众宣说菩萨修行中十个层面的智地之名称。这就是「初地」第五部分「本分」的内容。此章则首先阐明「六决定,以为地体」。此六种确定不移的方面是十地的根本特质。

【注 释】①佛子 有四种涵义:第一,指信顺佛之教法,而承其家业者,即欲成佛而使佛种不断绝者。大乘佛教将其用作对菩萨的美称。第二,指禀受大乘菩萨戒的佛教徒。第三,指佛弟子、佛教信仰者、修行者。第四,指一切众生。众生常依顺佛,佛之忆念众生,亦犹如父母之于子女;且众生本具成佛之性,因为这些方面的原因,也将众生称为「佛子」。第五,有时也仅仅将阿罗汉称之为「佛子」。②诸菩萨愿善决定 关于此句的深厚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一说有六个层面的涵义:「一、约行体,决定坚固。二、望所证,决定须证。三、定能断惑。四、决信不疑。五、决圣度生。六、决成佛果。」此句经文随后的六句就是「善决定」的具体展开,即「观相善决定」、「真实善决定」、「胜善决定」、「因善决定」、「大善决定」、「不怯弱善决定」。③无杂不可见 菩萨是以真如为其观想对象的,是「境」(即对象)、智(即智慧)合一的,因此,并无带相在其中夹杂。而此观想对象是「真实」,是真理,所以,并非众生所具有的世间智慧可以见到,只有佛、菩萨所具有的出世间智慧方纔能够加以把握。④广大如法界 「广大如法界」为六种决定中的「胜善决定」。这是说,菩萨所具有的根本智慧远远胜于声闻、缘觉二乘。⑤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 这句是说「因善决定」。「因」即依凭、根据。这是说,就无常而言,「因」是虚空,可以以之生「色法」;就「常果」言之,可以依凭此「因」而获得涅槃果。前者就是「虚空」之义,后者就是「尽未来际」之义。⑥佛刹 其义有二:第一,指佛所住之国土,又作「佛国土」、「净土」。第二,泛指一般寺院之堂宇,即佛塔、佛阁、佛龛、僧刹、伽蓝等,专供修行办道之处所。此处为第一种涵义。⑦救护 救助加护,即佛、菩萨以其力加被于众生身上以救助、护持众生。⑧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即「三世佛」。「过去佛」为迦叶诸佛,「现在佛」为释迦牟尼佛,「未来佛」为弥勒诸佛。

【语 译】金刚藏菩萨告诉一切菩萨众说:「诸位佛子!这些菩萨所发的『善决定』之大愿,既无任何杂染,凭借世间智慧是无法观见的;它犹如法界,广大无边;它究竟犹如虚空,无所不包,并且通达未来的边际;这些大愿徧一切佛土,救护一切众生;这些菩萨被一切诸佛所加护,进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的智慧境地。」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①智地?佛子!菩萨摩诃萨智地有十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已说、当说、今说②;我亦如是说。」

「何等为十?一者,欢喜地;二者,离垢地;三者,发光地;四者,焰慧地;五者,难胜地;六者,现前地;七者,远行地;八者,不动地;九者,善慧地;十者,法云地。」

「佛子!此菩萨十地,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章 旨】金刚藏菩萨向会众宣说了十地的名称,以显示菩萨之智地的相状。

【注 释】①摩诃萨 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即「大有情」、「大众生」之义。此大众生「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因而称其「摩诃萨埵」。若由其求菩提(觉智)之观点观之,声闻、缘觉也可以称之为「菩萨」。此「菩萨」的称呼之中,将求无上菩提之大乘修行者特称为「摩诃萨埵」,以与声闻、缘觉二乘相区别。此外,菩萨有中、高、下之诸位,为了特别标示初地之上菩萨,而将入地之后的菩萨称为「摩诃萨」。②已说当说今说 此指诸佛三世说法。「已说」指过去世诸佛所说,「当说」是指未来世诸佛说法,「今说」是指现在世诸佛所说法。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向一切菩萨众说:「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智慧境地?佛子!菩萨摩诃萨之智慧境地有十种,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已经说过、未来应当宣说、现今将要宣说的。我也是如此说的。」

「十地都有哪些呢?第一是欢喜地,第二是离垢地,第三是发光地,第四是焰慧地,第五是难胜地,第六是现前地,第七是远行地,第八是不动地,第九是善慧地,第十是法云地。」

「佛子!此菩萨十地,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已经说过、未来应当宣说、现今将要宣说的。」

「佛子!我不见有诸佛国土,其中如来不说此十地者。」

「何以故?此是菩萨摩诃萨向菩提最上道,亦是清净法光明门①,所谓分别演说菩萨诸地。佛子!此处不可思议,所谓诸菩萨随证智②。」

【章 旨】金刚藏菩萨又对会众宣说此十地境界的殊胜。十方如来无有不说此十地境界的,但却并非凭借世间之智慧可以知晓。

【注 释】①光明门 「十地法」最为显赫,照耀其他一切法门。②随证智 六十卷《华严经》卷二十三将此句译为:「菩萨随顺诸地智慧。」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卷一将此句译为:「菩萨摩诃萨诸地智慧。」可见,「随证智」也就是在诸地修证所得之智。

【语 译】金刚藏菩萨告诉一切菩萨众说:「佛子!我从来没有见到有那一个佛的国土,其中有那位如来不说此十地。」

「为什么如此呢?这是菩萨摩诃萨求趣菩提的最上等道路,也是最清净之法,也是光明之门。十地也就是分别演说菩萨修行中所历经的诸地。佛子!这些境界不可思议,这是诸位菩萨修行中所证的智慧。」

【说 明】此中需特别注意,金刚藏菩萨从「定」中出来之后,「不请自说」这一细节。世亲解释说:「何故不请而说?若不自说,众则不知,为说不说。又复不知欲说何法。」(世亲《十地经论》卷一)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