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妙法莲华经浅释

第一卷 序品(2)

妙太多了,如果要说,说几百年也说不完这个妙。要能说完那就不是妙。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都没超出这个妙字。所以这个妙包括三藏十二部,包括一切的佛法;一切佛法都没超出这个妙字。所以智者大师讲了九十天,就是讲九十年也讲不完这个妙字。这麽说来法华经在这一生也听不到了,也没有机会听完了。九十年也讲不完一个妙字,那麽经文就不知道要讲多久。别怕,现在的时代是一切事情都讲快,讲经讲快是妙,讲慢也是妙。既然释迦牟尼佛讲经也没有超出这个妙,我现在讲经又怎会离开这个妙呢?这个妙要离开就不妙,离不开就是妙。

法虽然是妙,要想知道妙法,得先要把妙放下。放不下是妙,但能够放下那才是真妙;要不信,你试一试把身、心放下。内无身心,外无世界;人空法空,一切皆空,你说这不是个妙吗?这个妙是要把身心放下才能得到真正自性本有的妙。你能内无身心,外无世界,可是还没有离开身心世界。这不是说离开我这个身心,离开这个世界,才能没有身心世界;而是在这个身心,在这个世界而没有了。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这就是快要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界了。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所以才妙。容易也妙,不容易也是妙,一切一切都是妙,都没超出这个妙法。所以这个妙字是没法子把它讲得完的。

因为妙不容易说,所以是个妙。不容易说现在还要说也是个妙。总而言之,妙、妙、妙!一切都是妙。这又有什麽用呢?你问这个问题,这才是真妙。

修行、参禅、打坐,是追求这个妙。释迦牟尼佛到雪山苦行六年,是追求这个妙。一切菩萨行菩萨道也是追求这个妙,就是找这个妙。罗汉们宁可放下一切,也是去找这个妙。一切凡夫、圣人,想要修行,也是为著追求这个妙。所以到成佛的果位上,也叫妙。是什麽妙?是妙觉。菩萨是等觉,还谈不到妙觉,做佛才能成妙觉。所以现在先要明白这个妙。

妙有什麽用处呢?妙什麽也没有用,但什麽都需要它,这是放之存於六合。这个妙要说它的大用,大造大化,这个天地万物,一切一切,都是从这个妙生出来的。所以不要以为有天主、有地主,又有人主创造这个世界,其实一切都从这个妙生出来的。这个妙字也只有佛才可以当得起。我们木有的佛性就是妙觉佛性。有关明白这个妙字是谈何容易呢!你要是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妙字,那就谈不到妙了吗?不是的。你要是很容易就明白这个妙字,那更是妙。为什麽呢?你不费力就明白了,那岂不是妙吗?你费很大力才明白那更是妙。所以,怎样讲都是妙,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你说眼前的什麽不是妙?灯、桌子、椅子,这一切都是妙法的表现。你要明白这妙法,一切都是妙;不明白这个妙法,一切法都是粗。你要是觉得你很明白了,其实你还没明白。你去研究它的本体,都是从一个妙字生出来的。

今年(一九六八)的暑假期间,费了九十六天讲一部楞严经。楞严经上所说的五十一陰一魔,那些一陰一魔都超过现在的天魔外道。因为那五十种一陰一魔的神通实在厉害,有的头上可以放光,若把他的光放在你头上,你头上也会放光。但这种种神通在佛教里都是魔,何况现在的外道都不能放光呢!他们就像苍蝇似的,东、西、南、北的乱飞,飞来飞去,找不到出路,可怜这些盲从的人,就像跟著瞎子学道一样。假如你说你不明白,想要求法就应该跟著明白的宗教去学,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一般的人不明白便以盲引盲。因为世界上明白及有智慧的人少,不明白与愚痴的人多。有智慧的人喜欢听真理,没有智慧的人喜欢听迷人的道理。什麽是迷人的道理呢?譬如说修行的人不断一一婬一一慾,可以随随便便,因为这样说就认为它是好的。佛教是主张断一一婬一一慾的,如果不断一一婬一一慾而修行,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如蒸沙石欲其成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无有是处了。因为人问的不究竟欲乐和出世间的究竟快乐,是不可以兼容并蓄的。

还有一些人,在研究、修习佛法中,尽做口头上的工作,而不实实在在的去做。不依照佛所教导的方法去行持,就等於是魔一样,也不能把他列入佛教徒之内。就好像有一些人见佛不拜,他说他是信佛的,这种人将来的後果是不堪设想的,究竟会到畜生道或到地狱或者饿鬼道去,是没有人敢担保的。为什麽呢?因为学佛法,就要依照佛所教导的方法去做,要是把「我」看得比佛还大,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佛法的人不但见佛要尊敬礼拜,就算见到菩芦也要拜菩萨,见罗汉也要拜罗汉,见到大善人、大修行人都应该恭敬钦佩他们,不应该贡高我慢,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自高自大。无论任何修学佛法的人都一定要谦、恭、和、敬。

在法华经第二十品有位常不轻菩萨,这位常不轻菩萨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修行菩萨道的一生。这一生他专门行常不轻菩萨道,怎麽行法呢?他专门恭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这十大愿是:一、礼敬诸佛:就是恭敬顶礼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二、称赞如来:你会问:「佛也欢喜人赞叹吗?」不错,因为你赞叹佛也就是赞叹你自己,假如你自己不愿意赞叹自己,那就不要赞叹佛,佛和众生是一样。你说:「我是佛那我就不需要拜佛。」这也是个错误。你自性是佛,但是你没有修,还不能和佛一样得证佛果。如果人人都是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又何必到雪山打坐六年,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才开悟成佛呢?

释迦牟尼佛以过去生中修种种的苦行,修种种禅定,修种种般若,修种种布施,修种种戒律、忍辱、一精一进以及修种种的法门,今生还要去雪山修六年的苦行,并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要费这麽多的手续!而你连六天都没有做到你就是佛,这太便宜了你,这个佛就如同捡到的一样。所以有些人说他自己是佛,真是无惭无愧,大言不惭。而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做过常不轻菩萨,就是永远恒常的不轻慢一切众生。他见佛拜佛,见菩萨拜菩萨,见罗汉拜罗汉,见著一般人他也恭敬,见著比丘、比丘尼也叩头,说:「我不敢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意思是说我不敢轻看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如果我轻看你们就等於轻看佛一样。这种发心是实实在在的一点虚假都没有,实实在在恭敬一切众生。但是他招来的果报是最不好的,因为有一些傲慢的比丘说:「这个比丘,你真不懂佛法,乱给人家授记。」於是就打他,在他叩头的时候用脚踢他,甚至把他的牙齿都踢掉了。要是一般人对人叩头还被人打,以後就再不向人叩头了。但是这位比丘,人家打他,他还是向人叩头。以後,他远远的见著比丘、比丘尼时先叩头,不等这个人走到他身边就站起来跑了,免得这些人打他。他还是一样行不轻慢一切众生的菩萨道,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前生所修的六度万行,而不是一朝一夕就成佛的。

所以那些认为自己是佛的人,他就不认识佛了。自己妄自尊大,这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不是佛境界。认为自己是佛而不修行,尽造罪孽,这比你天天抱著原子弹、氢气弹睡觉还危险。这些人将来一定堕地狱的,真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往里钻。」

我讲楞严经时曾讲过一首偈颂:「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当师父的下了地狱,向徒弟问:「为什麽也到这个地方来?」徒弟说:「我跟著您学道的,当然也跟著来啦9师父说:「错了错了!这是地狱啊9徒弟问:「为什麽您把我带到地狱里来?」师父答:「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怎麽会到这个地方来的,现在想出去也不能了。」不但他自己不能出去,所有跟他学的徒弟也一网打尽了,什麽时候翻身谁也不知道。这就是自称是佛,不认识佛,又不明白佛法,所得到的果报。

上面是说要跟著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去修,一、礼敬诸佛。二、称赞如来。三、广修供养。这不是说今天供养,明天不供养;不是说供养一个佛,而不供养其他佛,要普同洪养。除了广修供养,还要忏悔业障,这是第四愿。我们为什麽要向佛顶礼?就是要表示自己无量劫以来,做的错事太多了,现在发露忏悔,改过自新。五、随喜功德。就是看见所有慈善的事情都应该做,能做一分钱就做一分钱。

行菩萨道是要利益人、帮助人的,不是只想利益自己。凡是帮助别人的事情,不自私自利,这都是随喜功德。六、请转法轮。当你知道某一位法师会讲经,就联合大家请这位法师说法。须知道经典的意义要有几十年研习的功夫才能明了,那些所谓研究佛法,有头衔的学士,倘若他们没有把自己放下,那他根本没有明白佛法。就像蚂蚁啃西瓜,尽在皮上钻来钻去不能嚐到味道。学佛法要跟著法师们学,不要自以为不可一世,说自己懂佛法。所以请真正明白佛法的法师说法,就是请转法轮。七、请佛住世。请佛陀常住世间,现在佛不住世了,就要请佛法住世。八、常随佛学。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把自己的身体看空了,没有自己这一个身体。所以要跟著佛学。九、恒顺众生。常常随顺著众生,希望令他们明白佛法。十、普皆回向。把所有功德都回向一切众生,令他们速成佛道。

「妙法莲华经」释名的第一个字是妙。妙字太宽广了,横讲、直讲是妙;尘说、刹说也是妙。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法都是妙法,妙法包含一切,以至三藏十二部都包括在妙法里面。

所谓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讲定学,律藏是讲戒学,论藏是说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道理是无量无边,无穷无荆而戒、定、慧所居的功也是无穷尽的。既然经、律、论是妙法,戒、定、慧也是妙法。有关戒、定、慧你们听了很多,试问究竟做了多少?我们听闻佛法,不但要明白,还要设身处地的、实实在在的去依法修行,这才是真正有所得。知道而不行,就等於不知一样。为什麽呢?因为那就像知道这样东西是好吃的,但是你必须吃了之後才能真实受用。对佛法也是一样,知道一点行一点,这才是实行家。若知道而不行,对你对佛法都没益处。就好像石头人似的,形像虽是个人,却不能说,更不能行。

妙,有心法妙、众生法妙和佛法妙。分而言之是三,合而言之是一。无论分开或合起来讲都是妙法。三是妙法,一也是妙法。

所谓三藏十二部,三藏是:经、律、论,它包括戒、定、慧三无漏学。十二部经是:(一)契经、(二)重颂、(三)讽诵、(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未曾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虽然这十二部经的意思很深,但主要是记得和了解佛陀的教义。佛法不一定注重学问,而是注重真实行持。六祖大师甚至没有读过小学,连签自己的名字都不会,但他却会讲经说法。因为他不认识字,讲经时就叫人为他念经文。人念一句他讲解一句,而他所说的法是和佛一致的,并没有不合佛法。六祖大师不认识字却会讲经说法,是因为他得到佛祖的心印,以心印心的妙法;故他所说的法都是妙法。六祖得到五祖的心法,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他和猎人共居十五年,在这一段时间内他用功修行,开大智慧。我们修道的人切记不要著急,古云:「毋欲速,欲速则不达。」修行用功就像射箭的弓,紧了则绷,慢了则松,要不紧不慢才成功。正所谓「其进锐者,其退速。」在中国有一种虫叫蜉蝣,这种虫朝生而暮死,生得快死得也快。所以我们修道者要老老实实的用功,千万不可走捷径,以为走旁门左道的小径会比较快有成就,实际上它是达不到目的地。我们要依照六度万行的大道去修行,这才是妙法。中道就是妙法,离越中道,就不是妙法。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