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一(21)

【注 释】①获 「得」之一种,是「不获」之对称。有两种情况:一是指获得未曾得到的。二是虽然曾经获得但却失去过,此番重新得到。②随应 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言『随应』者,随机所应宜以何法。」此语类似于菩萨所具有的「七辩」之一「随应辩」。菩萨随应众生之所须,应时应机,无有差异,随其所问,应答无碍。③随力 澄观解释说:「『随力』者,随己智力所能,随他智力所堪。」(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也就是针对自己的所能以及他者的承受、接受能力。④习 习气;根机。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佛子!菩萨以此慈、悲、大施心,为欲救护一切众生,辗转更推求世间、出世间诸利益事而无疲厌的缘故,随即获得成就无疲厌心。」

「菩萨获得无疲厌心之后,对于一切经、论,心中无有怯懦;因为没有怯懦的缘故,随即获得成就一切经论之智。」

「菩萨在获得成就一切经论之智之后,善于并且能够筹化度量应该作、不应该作的事情,针对上、中、下根机的一切众生,随应、随力、随其所习,如此而行,由于这些,菩萨获得了成就世间的智慧。」

「成世智已,知时知量①,以惭愧庄严勤修自利、利他之道,是故成就惭愧庄严。」

「于此行中勤修出离,不退不转②,成坚固力。」

「得坚固力已,勤供诸佛,于佛教法能如说行③。」

【章 旨】此章为「修行胜」部分第二层次「显所成行相」的内容的第七、八、九方面——「惭愧行」、「坚固力行」以及「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注 释】①知时知量 关于此,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时』有三种:一者,念时,如是时中宜修定等,剎那不间故。二、日夜时,昼则存心,初、中、后夜皆勿废故。三、所作得必不断时。此即智量,谓量力所能,亦爱亦策,勿令过分,后休废故。以此三时,修前八科二利之行。」②勤修出离不退不转 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解释说:「一精一勤修行者,有二种:一、不退力,不舍行故。二、不转力,一精一进不息故。」③勤供诸佛于佛教法能如说行 关于此,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解释说:「『供养诸佛如说修行』者,有二种:一、利养供养。二、修行供养。」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菩萨在获得了成就世间的智慧之后,知晓时机知晓量度,以惭愧之心为庄严,勤奋地修行自利、利他之道,因此缘故而成就惭愧庄严。」

「菩萨在惭愧行中勤奋修行,并且勤奋地修行出离之道,不倒退,也不转移,随即成就坚固力。」

「菩萨获得坚固力之后,又勤奋地供养诸佛,对于佛所教诲的法能够如佛所说的修行。」

「佛子!菩萨如是成就十种净诸地法,所谓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章 旨】此章为「修行胜」部分第三层次「结十名体用」的内容,也就是「修行胜」部分的结语。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佛子!菩萨如此成就十种净诸地法,这就是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

【说 明】「校量胜分」之二「修行胜」的内容到此已经结束。这里所言的「成就十种净诸地法」也就是「初地」菩萨在修行方面,超越于凡夫、声闻、缘觉的所在。「十行」的名称就是:「信」;「悲」;「慈」;「舍」;「无有疲厌」;「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依教修行」。关于此,澄观的若干解释值得重视,可以作为理解其深层次涵义的指南:

其一,从修行行相的差别观之,「十行分二:前三是行意乐,故名为『心』。后七,加行造修,故名为『行』。」(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说:「此十种行,显二种胜成就:一、深心成就,谓『信』、『悲』、『慈』等。二、修行成就,谓『舍』、『不疲惓』、『知诸经论』、『善解世法』、『惭愧』、『坚固力』、『供养诸佛如说修行』等。」

其二,从自利、利他的角度观之,「前七别显二利,信及无疲是自利行,余五利他。后三通约二利,摄护前七故。于中,前二护前七,谓惭愧治障护,令离恶,能令信等成无着行。由坚固力护,令住善,能令信等成不可动。后一摄前七,一摄令成行,二摄令得果。」(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

其三,十行的排列有明确的次第。「先自证信因果,既自证信,愍伤妄苦,誓与真乐,为救他故。舍而无吝,求法无倦,便能了知经论,筹量世法,止恶惭愧,进善坚固,能真供佛。」(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

「佛子!菩萨住此欢喜地已,以大愿力得见多佛①。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②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悉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③,衣服、饮食、卧具④、医药,一切资生⑤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皆悉回向⑥无上菩提。佛子!此菩萨因供养诸佛故,得成就众生法。」

【章 旨】从此章进入「果利益校量胜」之一——「调柔果利益胜」的内容。「调柔」的语言涵义是「和柔」、「和顺」、「调和顺适」。关于其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通称『果』者,地中满足故。别言『调柔』者,谓调炼柔熟,以供养、摄化等为能调,炼『信』等十行为所调。炼由行供等,令『信』等调柔。随意堪用故,名『调柔』。」「调柔果」的意思是,通过前述「大愿」与「十行」的修炼,使得其果更加柔美成熟。此章有两层面的内容:一是因大愿力而见佛,澄观称其为「炼行缘」;二是菩萨以大心承事供养诸佛,澄观称其为「所炼行体」。为何称之为「炼行」?澄观解释说:「『所炼行体』中,以行入行,故名为『炼』,如金入火。」此中有三种方法:「然有三种『入』,即分为三:一、入功德,即供佛行,去薄福垢亦兼供僧。二、『以此善』下,入无上果,即回向行,去下劣垢。《论》当第三(这是指《十地经论》将此列为第二条,澄观认为应该列为第三),意明通回二行故。三、『佛子此菩萨』下,入大悲心,即利生行,去懈怠垢。」

【注 释】①以大愿力得见多佛 关于在初地见佛的体验,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说:「『以大神通力见诸佛』者,以胜神通力见色身佛;『大愿力』者,以内正愿力见法身佛;『多百佛乃至百千亿那由他佛』者,方便善巧示现多佛,显多数故。」关于「善巧」,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解释说:「此『善巧』有二:一、不直云『无量』,而巧历百千等数,为方便显多。二、言『多百』者,是多个百,多千等亦然,是为一数之中已摄于多,故名『善巧』,理实入华藏剎海,见法界身云也。」②那由他 数目字,相当于今天的亿数。③供养 关于此处「供养」的涵义,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解释说:「『供养』者有三种:一、恭敬供养,谓赞叹等,显佛功德故。二、尊重供养,谓礼拜等。三、奉施供养,谓花、香、涂香、末香、幡盖等,以诸菩萨上妙乐具者,是诸菩萨所有世间不供之物,具足奉施一切众僧故。」④卧具 又作「敷具」,指床榻、被褥、帏帐、枕等寝具。依《四分律》卷七之规定,僧尼之卧具禁用蚕丝、羊毛,然边远地方的比丘可以使用羺羊皮。佛教戒律还规定,用满六年方可更换新卧具,否则违犯「舍堕罪」。⑤资生 即衣、食、住、行等生活用具,因为这些能够资助人之生命,使其延续。⑥回向 「回」为回转的意思,「向」是趣向的意思。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于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可分为三类,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对大众说:「佛子!菩萨住于此欢喜地之后,以大愿力得以观见很多佛。具体而言,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多亿那由他佛、多百亿那由他佛、多千亿那由他佛、多百千亿那由他佛。」

「菩萨都以大心、深心,恭敬尊重诸佛,承事供养诸佛,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等等一切生存所需的资料、物品来奉施诸佛,也以这些物品供养一切众僧,并且以此善根全部回向无上菩提。佛子!此菩萨凭借供养诸佛之功德的缘故,获得了使众生成就的方法。」

「以前二摄摄取众生,谓布施、爱语①;后二摄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达②。是菩萨,十波罗蜜中,檀波罗蜜增上;余波罗蜜非不修行,但随力随分③。」

「是菩萨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以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④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佛子!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⑤。菩萨亦复如是,供养诸佛,教化众生,皆为修行清净地法,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章 旨】此章为「果利益校量胜」之一——「调柔果利益胜」的第二部分内容,有两层涵义:其一为「别地行相」,即其后将宣说的二地、三地乃至十地的行相都是以此地所修为基础的,并且胜过此地。而十波罗蜜多中,初地主修「檀波罗蜜多」,而在其他「地」中续修加强。其二为「炼行成熟」,「『所炼行成』中,总收三入:初,牒供佛化生,以为能炼,『信』等净法以为所炼。后,举前回向能炼,令『信』等净也。」(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三入」为「供佛行」、「回向行」、「利生行」。

【注 释】①前二摄摄取众生谓布施爱语 此指「四摄」的前两摄,即「布施摄」、「爱语摄」。「四摄」是菩萨应该修行的四种法门。菩萨济度众生,必须先行此四摄法,使众生爱我敬我信我,然后方能听我劝导,修行佛道。「布施摄」是对于钱财心重的人,用财施;对于求知心重的人,用法施,使双方情谊逐渐深厚,而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爱语摄」是随着众生的根性,以温和慈爱的言语相对,使他生欢喜心,感到我和蔼可亲而与我接近,以达到我度化对方的目的。②后二摄法但以信解力故行未善通达 此指「四摄」的后两摄,即「利行摄」、「同事摄」。「利行摄」是修菩萨道者,以身、口、意诸行都有利于人,以损己利人的行为,感化众生共修佛道,以达到我度人的目的。「同事摄」是修菩萨道者,要深入社会各阶层中,与各行各业的人相接近,做其朋友,与其同事,在契机契缘的情况下,而度化之。「通达」,通于事理而无壅。③随力随分 谓随能力、资质之限度而行。④转转 即转折而上。这是说,修行有三次转折。第一次是刚入地、住于初地之时,以入地之前的修行转成「真修」。第二次,是修行校量中以「十行」对治各种障碍之法,使其转为清净。第三次是指初地之后,再历经三次修行。⑤譬如金师善巧炼金数数入火转转明净调柔成就随意堪用 这里以金师炼金来比喻初地的修行。这是说,菩萨在初地修行就如同金师加工金器一样,「金」就是前述「十行」,「火」就是此处所言的「供佛行」、「回向行」、「利生行」。至于为何可以以此比喻来说明「信」等「十行」的修炼呢?澄观说,在未曾证得「真性」之前,是以「妄识」为体的。「真性」虽为修证而显现,但「真性」却并非修而始得。这些都与「金」与金器的关系相似。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