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

《华严经》卷第三十六

【题解】此卷包含第四「焰慧地」及第五「难胜地」的全部内容。

十、第四地:「焰慧地」

关于第四地「焰慧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的判释:「文亦三分:一、赞请。二、正说。三、重颂。」其中,「第二正说分中二:初,明地相。后,明地果。」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第二「正说分」又分为二,这样便构成现在注译中的四部分。

「赞请分」六颂的内容是:与会大众听完金刚藏菩萨的宣讲之后,都欢喜雀跃,散花供养诸佛。自在天王与解脱月菩萨先后以偈颂的形式齐声称赞金刚藏菩萨所宣讲的第三地之行相、微妙之行以及真实之理,并且请求金刚藏菩萨为其讲解第四地之法。

第四地「正说分」之一——「明地相」。关于此「明地相」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论》卷六解释说:「第四焰地,依彼净三昧,闻持如实智净显示故。此地差别有四分:一、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分。二、清净分。三、对治修行增长分。四、彼果分。」

第一,「清净、对治修行增长因分」,也就是后面所言之「清净分」、「对治修行增长分」之因。在此部分中,金刚藏菩萨应自在天王、解脱月菩萨等会众之请,向会众宣说进入第四地的十大智慧之门:「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观察法界,观察世界,观察虚空界,观察识界,观察欲界,观察色界,观察无色界,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大心信解界。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第二,「清净分」,即「入地出障行」,在此地的菩萨「于如来家转有势力」。经中所言的「十智」又可区分为「自住处毕竟智」、「同敬三宝毕竟智」、「真如智」以及「分别所说智」等「四智」。

第三,「对治修行增长分」,又分为二:

其一,为「修行护烦恼染」,其内容为「三十七菩提分法」(也称「三十七道品」)。此中所言的「三十七菩提分法」是第四地修行的核心内容,包含「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其数共三十七品,为修道的重要资粮,因此,又名「三十七道品」。

其二,「护小乘行」,关于其概要,世亲《十地经论》卷六解释说:「云何修行护小乘,不舍一切众生故。」实际上讲的是菩萨修行超越于小乘修行的地方。

第四,「果分」,此「果分中,即摄无尽行,离障成德,穷尽生界,为利乐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金刚藏菩萨在此向会众宣讲了修习第四地的菩萨地满之后所获得的两种果。

其一,「离障果」,从远离烦恼之生起而获,因而称为「离障」。此部分又分为二:「一、烦恼染生远离果,此离惑障。二、业染生远离果。此离业障。皆言『生』者,烦恼染等犹如生食。今是寄位出世之首,能离彼生。」(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这是说,远离烦恼及业之染污,即可获得「离障果」。

其二,「成德果」,此「成德果」是「从护小乘生」,即远离「小乘行」而得到的修行果。此「成德果」又分为四果,第一种为「增上心欲果」,第二种为「报恩果」,第三种为「勤一精一进果」,第四种为「增上欲本心界满足果」。

第四地「正说分」之二——「明地果」部分,也称「校量胜分」,其涵义为彰显此地所证境界远远胜过声闻、辟支佛,也胜过第三地。其内容包含「调柔果」、「摄报果」、「愿智果」三部分。所谓「调柔果」是指本地修行所得之果调和顺适。进入此地的菩萨所修「四摄法」中,最突出的是「同事摄」。所修的十种波罗蜜多中,以「一精一进波罗蜜多」为主。所谓「摄报果」是指「王位之身酬因,名『报』;因成纳果,故名为『摄』。」(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所谓「愿智果」就是以大愿之力辅助所证智慧之果。

第四「焰慧地」的「重颂分」中有十五颂,金刚藏菩萨为了使会众更加清晰地把握此义,而以偈颂的形式再次宣说第四「焰慧地」的修行方法以及所得之果。

关于第四地名为「焰慧」的意义。第四地菩萨,在十波罗蜜多中,「一精一进波罗蜜多」。进入第四地修行的菩萨,安住于最胜的「三十七菩提分法」,以智慧之火焰,焚烧烦恼之薪,因此名为「焰慧地」。

十一、第五地:「难胜地」

关于第五地「难胜地」的结构。据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的判释:「文亦三分:初,赞请分」,「第二,正说分中,先明位行,后辨位果。」「第三,重颂」。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我们将第二「正说分」又分为二,这样便构成现在注译中的四部分。

「赞请分」九颂半的内容是:与会大众听完金刚藏菩萨的宣讲之后,都欢喜雀跃,散花供养诸佛。自在天王与解脱月菩萨先后以偈颂的形式齐声称赞金刚藏菩萨所宣讲的第四地之行相、微妙之行以及真实之理,并且请求金刚藏菩萨为其讲解第五地之法。

关于「难胜地」的「明地行」部分的结构,世亲《十地经论》卷七解释说:「第五地中,分别有三:一、胜慢对治。二、不住道行胜。三、彼果胜。」

第一,「胜慢对治」。其主旨为除掉慢心,此又有二:

其一,对治「他地慢」,是指「四地中得出世智,取其胜相名为『胜慢』,今以十种净心为治。」(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经中所言十种净心为:「于过去佛法平等清净心、未来佛法平等清净心、现在佛法平等清净心、戒平等清净心、心平等清净心、除见疑悔平等清净心、道非道智平等清净心、修行智见平等清净心、于一切菩提分法上上观察平等清净心、教化一切众生平等清净心。」

其二,为除掉「自地慢」的内容。所谓「自地慢」是指第五地之慢,「谓于此十心希求胜相,从以为慢」(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即以上文所言的十种「平等清净心」来企求殊胜的修行相状。其对治方法,如经中所说:「以善修菩提分法故,善净深心故,复转求上胜道故,随顺真如故。」

第二,「不住道行胜」。其主旨为:「不住道行胜,摄离痴乱行,智清净等无痴乱故」,「不住世间」,「不住涅槃,同时相导,名『不住道』。」(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此也有两部分:

其一,「所知法中,智清净胜」,其主旨为「自利护烦恼行」,即远离烦恼的修行,具体的修行方法是以十门观「四圣谛」。

其二,「利益众生,勤方便胜」。金刚藏菩萨向会众宣说,进入此地的菩萨面对众生而产生大慈大悲化度众生的智慧光明。在「别起悲观」中,金刚藏菩萨首先向会众宣说菩萨于此地所产生的化度众生的大愿,即澄观所说的「化生愿」。其次,金刚藏菩萨为会众分「大悲」与「大慈」两方面来宣说此地菩萨所产生的「化他心」。

第三,「彼果胜」。其主旨为「不住道行胜之果」。此又分为四部分:

其一,「摄功德胜」。「云何摄功德胜?摄闻、戒、智胜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七)

其二,「修行胜」。经文十一句,前四句言菩萨自身的修行因果;后七句则显示「胜进」,其中前五句言「自利」,后二句言「利他」。

其三,「教化众生胜」。经文是以「四摄法」——「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来说明此地菩萨教化众生法之殊胜处的。

其四,「随顺世智胜」。其涵义是「明染障对治,『染』即烦恼,『障』即所知。」(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其核心内容是五地菩萨修习「五明」,以「五明」为随顺世间的智慧来救度众生。

此「辨地果」部分也称「校量胜分」,其内容与第四地相关部分大致相同。进入第五地的菩萨所修的十种波罗蜜多中,以「禅定波罗蜜」为主。

第五「难胜地」的「重颂分」有二十二颂,金刚藏菩萨为了使会众更加清晰地把握此义,而以偈颂的形式再次宣说第五地「难胜地」的修行方法以及所得之果。

关于此地名为「难胜」的意义。如《成唯识论》卷九所说:「五、极难胜地,真、俗两智行相互违,合令相应,极难胜故。」可见,修行进入此地的菩萨能够使行相互违之真、俗二智互合相应,因为其难为而菩萨能为,因而称之为「难胜地」。

十、第四地:焰慧地

(一)、赞请分

佛子闻此广大行,可乐深妙殊胜法,心皆踊悦大欢喜,普散众华供养佛。演说如是妙法时,大地海水皆震动①,一切天女咸欢喜,悉吐妙音同赞叹。

自在天王②大欣庆,雨摩尼宝供养佛,赞言:「佛为我出兴,演说第一功德行。如是智者诸地义,于百千劫甚难得,我今忽然而得闻,菩萨胜行妙法音。愿更演说聪慧者,后地决定无余道,利益一切诸天人,此诸佛子皆乐闻!」

勇猛大心解脱月,请金刚藏言:「佛子!从此转入第四地,所有行相愿宣说!」

【章旨】与会大众听完金刚藏菩萨的宣讲之后,都欢喜雀跃,散花供养诸佛。自在天王与解脱月菩萨先后以偈颂的形式齐声称赞金刚藏菩萨所宣讲的第三地之行相、微妙之行以及真实之理,并且请求金刚藏菩萨为其讲解第四地之法。

【注释】①大地海水皆震动关于此语的象征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七解释说:「地海动者,表无明厚地、大爱海水可倾竭故。」这是说,一经听闻此法,会众厚厚如同大地的无明已经被倾动,浩瀚如同海水的欲望已经枯竭。②自在天王即「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第六天」之王。此「天」不用自己变现乐具,假借下天化作,自在游戏,因而名为「他化自在」,居「欲界」人、天之顶,为「欲界」之主,与「色界摩酰首罗天」同为妨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

【语译】参加法会的佛子听闻金刚藏菩萨宣讲完如此广大的修行,如此可乐、深刻、玄妙、殊胜之法,心都踊悦而产生大欢喜,他们都散播许多华供养佛。金刚藏菩萨在演说如此美妙之法时,大地以及海水都产生震动,一切天女都十分欢喜,都发出美妙的声音一齐唱着赞叹。

自在天王也产生巨大的欣庆,降下摩尼宝供养佛,称赞说:「佛为了我等而现身,演说第一等的功德行。如此智者所演说的诸地之义,即便在于百千劫也是甚为难得的,我今忽然而得以听闻菩萨如此殊胜的美妙法音。希望您能够给那些聪明智慧者,再演说以后诸地的境界,以使一切诸天、人都得到利益,这一会中的诸位佛子都乐于听闻!」

具有勇猛大心的解脱月菩萨也请求金刚藏菩萨说:「佛子!从此如何转入第四地,以及第四地的所有行相,都希望您能够宣说!」

(二)、正说分之一:「明地相」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第三地善清净已,欲入第四焰慧地,当修行十法明门①。」

「何等为十?所谓观察众生界②,观察法界③,观察世界④,观察虚空界⑤,观察识界⑥,观察欲界,观察色界,观察无色界⑦,观察广心信解界,观察大心信解界⑧。菩萨以此十法明门,得入第四焰慧地。」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