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华严经白话文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之三(11)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这些菩萨摩诃萨又产生这样的念想:『此诸众生遭受如此的苦恼,孤单、穷途末路、陷入困顿、受到逼迫,这些众生无有救度和可以依靠的善知识,没有智慧之洲和可以遮挡风雨的屋舍,无有向导和正见之眼目;这些众生被无明所覆盖遮蔽,被黑暗所纠缠包裹。我现今为了这些所有众生,修行福智助道之法,独自发心,不求伴侣;以此功德,使这些众生获得毕竟清净,甚至获得如来所具有的十力以及无碍智慧。』」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以如此智慧观察所修的善根,都是为了救护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利益,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哀愍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获得修行成就;使世间一切众生得到解脱;摄受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远离那些苦恼,使一切众生完全获得清净,使一切众生都完全得以调伏烦恼,使一切众生都进入大涅槃。」

「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第五难胜地,名为『念者』,不忘诸法故;名为『智者』,能善决了故;名为『有趣者』,知经意趣,次第连合故①。名为『惭愧者』,自护、护他故;名为『坚固者』,不舍戒行故②。名为『觉者』,能观是处、非处故;名为『随智者』,不随于他故;名为『随慧者』,善知义、非义句差别故③。名为『神通者』,善修禅定故;名为『方便善巧者』,能随世行故④。」

【章旨】从此章开始进入「明地行」部分的第三层次——「彼果胜」的内容,其主旨为「不住道行胜之果」。此章为「果胜」之一——「摄功德胜」的内容。「云何摄功德胜?摄闻、戒、智胜故。」(世亲《十地经论》卷七)十句中,前三句为「摄闻胜」,中间两句为「摄戒胜」,最后五句为「摄智胜」。

【注释】①名为念者不忘诸法故等三句此三句有两种解释:其一,次第配「闻慧」、「思慧」、「修慧」。其二,突出「闻」,即第一句指听闻佛说法,第二、第三句是指「忆持」即记诵经义。②名为惭愧者自护护他故二句关于此二句的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次二,摄戒胜。一、忍辱柔和胜,即戒因成也。谓内怀惭愧,不诳幽明,自护七支,不招讥毁,故能持戒。二、戒无缺胜,即戒体成也。乃至命难不舍戒故。」「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一一婬一一」)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③名为惭愧者自护护他故名为坚固者不舍戒行故关于此三句的涵义,澄观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后五,摄智胜。一者,因缘集智,此知法相智。无因倒因,名为『非处』。正因缘集,名之为『处』。知处治于非处,故名『觉』者。二者,证智知魔事对治,随识分别皆魔事故。三,知妄说智,异说对治,即知教智。正说为『义句』,邪说为『非义句』。邪、正交杂,拣邪得正,名『善分别』。」此中,澄观所解释的「善分别」即八十《华严经》所译的「善知」,菩提流支翻译的《十地经论》将「名为『随慧』者,善知义、非义句差别故」翻译为:「名为随慧者,善分别诸法章句是义非义故。」此三种言修行中菩萨自身得到的好处,即澄观所说的「上五中,前三自利」。④为神通者善修禅定故名为方便善巧者能随世行故关于此二句的涵义,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八在世亲解释的基础上说:「四、神力起用智,依『定』起『通』,治邪依故。五、化众生智,折伏摄受,随世宜故。」这两种智慧是菩萨救度众生之所凭依。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菩萨摩诃萨住于此第五难胜地,之所以被称为『念者』,是因为其不忘记诸法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智者』,是因为其能够并善于决断了悟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有趣者』,是因为其知晓经的意趣,以及经的次第、连接、会合之处的缘故。在此地修行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惭愧者』,是因为其能够防护自己犯戒,也能够防护受他人牵连而犯戒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坚固者』,是因为其不舍弃戒行的缘故。在此地修行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觉者』,是因为其能够知晓什么是正因所在、什么是邪因所在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随智者』,是因为其不跟随他人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随慧者』,是因为其善于知晓正确的意义与不正确的意义的缘故。在此地修行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神通者』,是因为其善于修习禅定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方便善巧者』,是因为其能够针对世间之不同状况而采取相应之行的缘故。」

「名为『无厌足者』,善集福德①故;名为『不休息者』,常求智慧故。名为『不疲倦』者,集大慈悲故;名为『为他勤修者』,欲令一切众生入涅槃故。名为『勤求不懈者』,求如来力、无畏、不共法故;名为『发意能行者』,成就庄严佛土故。名为『勤修种种善业者』,能具足相、好故;名为『常勤修习者』,求庄严佛身、语、意故。名为『大尊重恭敬法』者,于一切菩萨法师②处如教而行故。名为『心无障碍者』,以大方便常行世间故;名为『日夜远离余心者』③,常乐教化一切众生故。」

【章旨】此章为「彼果胜」之二——「修行胜」的内容。经文十一句,前四句言菩萨自身的修行因果;后七句则显示「胜进」,其中前五句言「自利」,后二句言「利他」。

【注释】①福德又作「功德」、「福」,指能够获得世间、出世间幸福之行为。《阿含经》将善行分为「出世间无漏梵行」(清净行)与「世间有漏福德」二种。「福德」是指成为生天之因的在家修行,如布施等等。②法师指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之人。又作「说法师」、「大法师」,有广、狭二义。广义之法师,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狭义则专指一般通晓经或律之行者,称为「经师」或「律师」。据昙无谶所译《大般涅槃经》卷十八载,佛、菩萨及其大弟子等,皆知深妙之法,又知众生根机之利钝而为之演说,故称「大法师」。此处是指佛、菩萨。③日夜远离余心者据世亲、澄观的解释,此句是言「离小乘行」,因此,此处的「余心」应该是指小乘修行者只知自利而不知利他的心念。

【语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菩萨摩诃萨住于此第五难胜地,之所以被称为『无厌足』者,是因为其善于聚集福德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不休息者』,是因为其常常追求智慧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不疲倦者』,是因为其聚集大慈大悲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为他人勤奋修行者』,是因为其想使一切众生进入涅槃的缘故。住于此地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勤奋追求而不懈怠者』,是因为其追求如来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一旦发意就能够行动者』,是因为其能够成就庄严的佛土的缘故。住于此地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勤修种种善业者』,是因为其能够具足佛所具有的相、好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常常勤奋修习者』,是因为其努力以佛的身、语、意三业作为自己的庄严的缘故。住于此地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大尊重恭敬法者』,是因为其在一切菩萨法师处都能够如教而行的缘故。住于此地的菩萨之所以被称为『心无障碍者』,是因为其常常以大方便智慧行于世间的缘故;之所以被称为『日夜远离余心者』,是因为其常常乐于教化一切众生的缘故。」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勤修行时,以布施教化众生,以爱语、利行、同事教化众生。示现色身教化众生;演说诸法教化众生;开示菩萨行教化众生,显示如来大威力教化众生,示生死过患教化众生,称赞如来智慧利益教化众生,现大神通力教化众生,以种种方便行教化众生。」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能如是勤方便教化众生,心恒相续,趣佛智慧;所作善根,无有退转,常勤修学殊胜行法。」

【章旨】此章为「彼果胜」之三——「教化众生胜」的内容,经文是以「四摄法」来说明此地菩萨教化众生法之殊胜处的。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