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妙法莲华经浅释

第一卷 序品(11)

五观:(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应计算所吃的东西,要花费多少人工才做成。譬如一粒米的形成,要经过播种、灌溉、栽培、研磨等等的辛劳苦工。故粒米维艰,来处不易。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由此我们每个人对於物质都应该爱惜、节省,不要随便浪费糟蹋,而应该想到它的来处不易。为什麽现在这世界上,有些国家缺乏粮食,人民没有饭吃?就因为糟蹋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没有饭吃。我们信佛的人,对因果尤其要小心谨慎,什麽物质、饮食、财物,你能用就用,不能用就给别人用,但不应该随便丢弃糟蹋它。所谓:「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所以家里若有剩饭,应该布施给没饭吃的人,不要糟蹋。

(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想一想自己有何德行,可受十方之人供养;度量度量自己的德行够不够?是全或缺?可受施主的供养否?若是德行不够,就应该赶快用功修道。

(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防守自己的心,和离开过错。离开什麽过错?就是离开贪瞋痴三毒。吃东西时,不可以分别食物的好不好味,不应该东西好吃时,就多吃点;若不好吃,就不吃,这样是不对的。

(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比丘吃饭时,应把所吃的东西作药石想。要想:「我为何要吃这东西呢?这是真正的药石啊!如果不吃这药品,我的身体就会逐渐枯槁,而不能生存了。」

(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我为何要吃这饭呢?因我想要用功修道。如果我不吃饭,那麽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因为我想要修道,故不得不吃这东西。」

比丘在吃饭时,都应该要作这三念五观。

第六:节量食。即是对饮食要有节制、有数量。不可以当觉得食物美味,吃完了又想吃,时刻念念不忘,这样就没有节量了。无论看到什麽好吃的东西,假若我每天照例吃两碗饭,我就一定吃两碗。不能说这东西不好吃,我就少吃一碗,但若好吃时,我就多吃了三碗,而自己毫无一点节制。每一个行头陀行的出家人,本来要吃两碗才饱,但现在只吃一碗半,节量少吃一点,这就是节量食。

第七:过午不饮浆。过了午时之後,不饮牛奶、果汁、咖啡、茶或蜂蜜,而只喝水。但这是一个很难行的苦行,因为连茶都算是浆,不准喝的。所以是很不容易行的。

这是饮食的五种头陀行,下面谈五种住的苦行。

第八:住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译为寂静处。寂静就是不喧闹的地方,没有任何的声音。这地方是在山林里、深谷里,或远离城市的地方,是修道人最好的修行处。

第九:树下祝行头陀行的比丘,要在树下坐、树下食。为什麽要在树下住呢?因为修道人以天地为卢,四海为家,到处都可以住,并且在树底下,既可避雨,又很凉爽。可是不能在每棵树下住超过三天,因为真正的修道人,是很清高超然的,为了避免有人认识他与供养他,所以在每棵树下,住两宿就离去,就算有人想供养他,但他都已走了,所以这就是不求任何人的供养。

第十:露宿祝修道人露宿住时,真是以天地为他的大房子、既有月明,又有星朗。这种生活是非常自在逍遥。所谓「月到天心处,风来水不识,一股清异味,略得少人知。」这种天然的生活,是很少人能领略到其中的妙处。

第十一:塚间祝塚就是坟墓,坐在坟墓。坐在坟墓里边,即是与死人住在一起,和一些鬼做朋友。这是为什麽呢?因为坐在坟墓的旁边,自己可以修无常观,明了人生是无常的,无论早晚迟速都会死去,死了之後,进到坟墓里,化成为一堆白骨。在坟地里坐著修道,能觉悟到一切都是无常,由此就不会生出种种的贪、瞋、痴心,并且也不再有所执著。

第十二:胁著席。胁就是胁肋。在印度有个胁尊者,一生从不躺下,而常坐不卧。人若躺著睡,就越睡越想要睡,而不愿起来。可是若常坐不卧,则睡一阵就醒了,醒後很容易又用功修行打坐。所以常坐不卧对於修行方面很有帮助。

有的人或者仅行一种头陀行,或几种,而没有一定的限制,而是以各人的能力而行。摩诃迦叶虽然很老了,可是能如法修行所有的十二种头陀行,所以他是头陀第一。

3「优楼频螺迦叶」。4「伽耶迦叶」。5「那提迦叶」。

这三位兄弟在未皈依佛之前,都是拜火外道。他们认为火是最神圣的,是万物之母,所以专门恭敬火,向火叩头顶礼。你说他们这种行为愚痴不愚痴?拜火又有何用呢?但是他们就是要拜。

「优楼频螺」是梵语,译为木瓜林,缘起是他喜欢在木瓜林中修道,他与他的五百弟子住在尼洛迦河边。再往河下游走,住著他的两位弟弟。「伽耶」译为城,或象头山,他有三百位弟子。「那提」译为河或江,他有二百位弟子。所以迦叶兄弟们共有一千位弟子。

佛悟道後,他先到鹿园去度五比丘。度完之後,佛则观察下一个要度的即是这三位迦叶兄弟。於是佛就去探访优楼频螺迦叶,佛知道若能先把他度了,那麽他的弟弟与所有的弟子也都能度过来。可是佛并不能这麽直截了当的说出其来意,故以权巧方法说道:「天已暗了,很难再往下继绩我的路程,可否在你的山洞住一宿?」优楼频螺说:「有只凶猛的火龙住在那个山洞里,牠一定会把你烧死的。」可是佛答道:「没有问题,牠不能够伤到我。」因此优楼频螺就让佛到那个山洞里祝果然在半夜时,一只大火龙口喷焰火,想把佛烧死。可是佛已入到火光三昧中,一点也不受损伤。佛这时即以神力摄龙於乞食钵里,然後为牠说法,故龙皈依了佛。

优楼频螺迦叶真是太惊讶了。虽然他认为自己是个有功夫的修行者,可是也了解到他究竟比不上佛的境界与神力,所以就带著五百弟子去皈依佛。当他两个弟弟听到他已出家成为比丘时,他们也都发心要出家,与五百弟子同加入僧团里。出家没多久,三兄弟都证到果位。

6「舍利弗」。相信大家对舍利弗是很熟悉的。当舍利弗未出生时,他的母亲时常与她的弟弟(摩诃拘絺罗)辩论,可是每次都是她输。但是她怀孕後,立刻发生奇蹟,就是她再与弟弟辩论时,弟弟反而输了。所以摩诃拘絺罗立刻知道他姊姊胎里的小孩一定是很有智慧,为什麽呢?他知道他姊姊以前不是这样聪明,而现在却如此伶俐,那一定是有个智子在帮著她。摩诃拘絺罗觉得自己的本领不够,将来与外甥辩论时,若输了,真是太丢人倒架子。於是他就到南印度去学法,每天昼夜只顾勤奋读书,以至於没有时间来修饰边幅,而留著大把胡子头发、长指甲,所以一般人都叫他为「长瓜梵志」。

当他把南印度一切的医、卜、星、相、辩论法等都学熟悉後,就返家去见他姊姊找舍利弗。可是他姊姊告诉他说舍利弗已跟佛出家了,他即刻大生骄慢,说道:「我这外甥八岁就登座说法,名震五印度,几百个论师都被他所论败,这麽聪明的孩子,怎麽可以跟一个沙门出家?这实在太可惜了!我要去见见这沙门,看他有何本事?」故摩诃拘絺罗就去见佛。他见到佛,你猜怎麽样?他想尽了方法,使尽了所学来的知识,也无法辩胜佛,最後他就和佛立了一个宗;佛问他:「你以甚麽为宗啊?」他说:「我以不受为宗,无论你讲什麽道理,我都不理睬,也不接受,看你有什麽办法?」佛说:「好,你以不受为宗,那你还受不受你这不受的执见呢?」佛这一问,真把他问倒了!如果说受,那就根本没有这个宗,更与自己相违背。在未辩论之前,他与佛打赌道:「我若辩论输了,就把头割下,你若输了,就要把我的外甥还给我。」但是这回一辩输,他就立刻返身逃跑,不想割头了。跑出没多远,又想:「我是个男子汉大丈夫,讲出的话一定要算数,怎麽可以反悔呢?还是回去把头砍下算了9故又跑回跟佛要刀斩首,可是佛说:「在我佛法里没有这种方法,你既辩输,也就算了,又何必斩头呢?」然後佛就当场为他说法。一说法,他立刻开法眼,得到法眼净,知道佛法是奥妙无穷,而自己所学来的外道法,却连佛法的万分之一都不如。所以他不但不抢回自己的外甥,反而也跟著佛出家。这是舍利弗与舅舅摩诃拘絺罗的一段因缘。

舍利弗是梵语,译为鶖子,又叫珠子或身子。因为他母亲叫鶖,眼睛生得如鶖鹭鸟的眼一样,非常美丽好看,故叫鶖。又他母亲的眼睛也好像珠子一般,故也叫珠。又叫身子,就是他母亲生出来的一个儿子。「弗」即子之意。

舍利弗的智慧第一,可是神通也非常之大。有一次,摩诃目犍连和他较量神通;当释迦牟尼佛到别的地方说法时,所有的弟子都跟著去听法。唯独这时候,舍利弗在补衣服,摩诃目犍连就去喊他,但怎样喊他,他只肯补好衣才去,於是目犍连就使用神通令他衣合,舍利弗即将衣置右上说:你举起来我便跟你去。谁知用尽所有的神通,不但不能把舍利弗拖起来,连舍利弗之衣角也不能动分毫。你看舍利弗之智慧比神通大!本来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啊!但是和舍利弗的智慧相比,却斗不过他,足见智慧是最重要的,神通是次要的。

7「大目犍连」。目犍连是梵语,译为莱菔根,或采菽氏。他的名字叫庇利钵(树名),因为他的父母向庇利钵树祈祷求子而生下他,故以此树名为其名,情形和大迦叶的因缘相同。

目犍连的母亲虽然求神,可是不信佛法僧、不恭敬三宝,而诽谤破坏三宝。所以她死後,就堕入地狱里。等到目犍连证得五眼六通,得罗汉果之後,他即遍观世界,找他母亲。看到他母亲在地狱做饿鬼,受大痛苦;目犍连悲恸哀绝,急忙拿一碗饭给他母亲吃,谁知饭一到其口,即刻化为火焰。为什麽呢?因为他母亲的罪业障太深重了,所以无论什麽可食的东西,一到她口里都会化成火,而不能下咽。

目犍连虽然是神通第一,如今也无法救他的母亲,於是即刻去找佛,泣道:「我母亲堕地狱做饿鬼,我送饭给她吃,但饭一到她口,即变成火。我今求世尊慈悲哀悯,救救我母亲。」释迦牟尼佛说:「因为你母亲诽谤三宝的罪业太重了,非你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救度。若想救你母亲,应该在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时,在这一天设盂兰盆(解倒悬)供。先供十方佛、法、僧;在十方僧未吃这东西前,你自己不可以先食,应当供完佛法僧之後,方可食用。这一天你若供养三宝,你母亲就会离苦得乐。」目犍连听了之後,就依照佛的方法来设盂兰盆施供法会,令其母亲脱离地狱苦海,而生到天上享受快乐。

所以每年到七月十五日,每个寺庙都设盂兰盆法会,超度过去七世的父母和现生父母。但有人问:「我的父母还未死呢?那我怎麽办?」你父母还未死,但你超度过去七世的父母,现生父母也会得到增福延寿的利益。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