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古典文学 > 佛经大全 > 妙法莲华经浅释

第一卷 序品(14)

4、解大理:在华严经上讲——信、解、行、证。所以解大理必须依照著信心,首先要信,然後明白,使去实行,而後证得。什麽是大理?就是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也就是六即佛中之「理即佛」。按著理来说,每个众生都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成佛。如果不修行,而尽说自己是佛,那是没有用的。譬如你自封为王,整天自吹自擂:「我是皇帝!我是皇帝9可是有没有一班文武百官来保护著你?有没有老百姓来支持?若没有,你只是个光棍皇帝,有何用?所以按理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可是要修行,才能返本还原,认识自己本来真面目。为什麽要明白众生本来是佛?因为实相的智慧,不离众生心,皆是每个众生自性所具足的,所以要解大理。

5、修大行:菩萨摩诃萨勤修六度万行——布施、持戒、忍辱、一精一进、禅定、般若。

(一)布施:有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1、财施又有内财(头目脑髓)与外财(国城妻子)。行菩萨道,是无我相、无人相的,所以菩萨能舍弃种种,布施一切给人。2、法施就是说法利生,为众生讲说佛法。「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就是为一切众生宣扬佛法。所以学佛法的人,都应该学习讲经说法,把佛法介绍给人。我若知道一点,就向人讲说一点;知道十分,就讲十分。本照自己所知的佛法,为人讲说——这即是法施,以法来布施教化众生。3、无畏施:即是若有人遭遇到飞灾横祸,心中非常恐惧忧苦,而正在此时,你去安慰开导他,令彼消除一切的恐惧忧怖感,而心生安宁。

(二)持戒: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十重四十八轻戒、比丘戒(二五○条)、比丘尼戒(三四八条)。

(三)忍辱:忍辱是一个最好、最有用的方法。你若能忍辱,则恰如获宝也!好像我曾说过一则公案:有位修忍辱行的老修行,於门口挂上一块匾,写上:「我性如灰」,意即他性里亳无火气,从来不发脾气。这老修行昼夜一精一进用功,性情修得柔和无比。可是此时就来了一位菩萨,试验他的道行。菩萨到彼门前问:「这几个字写的是什麽?」答:「性如灰。」一会儿,菩萨走回来又问道:「匾额上写的是什麽?我记不得了。」答:「性如灰。」如是来回问了几百次,终於把火问出来了。老修行冒火的大声大嚷道:「性如灰!性如灰!你这麽罗罗嗦嗦,尽来扰乱我的修行,你居心何在?」菩萨言:「哈!原来灰还有火呢?」说完,即踊身虚空。你道这菩萨是谁?原来是观世音菩萨来考验他,结果修了几十年性如灰,仍有火气,考不过菩萨的试验。观音菩萨临走前言:「你还须修行!二十年後,我将再来。」由此可见,忍辱是极端不易为之事,最要紧是没有脾气。我以前为人徒弟时,无论师父在不在面前,从也不敢发脾气。我若发脾气,他则不食而自责道:「我教化徒弟没教化好。」因为他老人家不吃饭,故我始终不敢发脾气。

那麽我有没有脾气呢?我的脾气比谁都大,但是出家修行後就把脾气改了。现在到美国新收三个徒弟;美国人未出家前是无脾气的,但出家後,旁的还未学会,就学会发脾气冒火。譬如昨晚有二个徒弟到我面前诉说自己发了脾气,究竟是谁发脾气,我也不管,不过这回我立下一则规矩:「发脾气的人,要在佛前跪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不准起来大小便、吃饭、喝水、睡觉。」如果你不要在佛前跪,那我就来替你跪。还有,无论谁发脾气,三个美国徒弟要一起跪。没发脾气的,照样跟著跪。「这有何公道?」就是如此不公道——世间上是没有公道的。你若是怕,就不要发脾气。为何叫你跪,且不准吃、喝、睡?就因为你有脾气,故要修忍。「这师父真厉害,再不敢跟他出家了9但你若是怕,不发脾气,就无事了嘛!为什麽要立下这规矩?因为以後若徒弟多了,你打我、我骂你,等会儿又全跑到师父面前告状诉苦,这样判来判去也判不完的。修道人怎可发脾气呢?你若有徒弟,为教化他,对他发脾气还情有可原。但若对师兄弟发脾气,是万万不可之事。所以说:「忍是无价宝,人人使不好;若能会用它,万事都能了。」

(四)一精一进:有身一精一进、心一精一进。身一精一进是拜佛、诵经、持咒等等。昼夜六时皆一精一进用功,一时一刻也不懈怠放逸。真正用功不是尽作假面具,挂修行招牌;而是自己真实去用功,不在众人面前造作卖弄。心一精一进是时时念兹在兹,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五)禅定:参禅打坐必须要一精一进来帮助,有一精一进,则能忍;有忍则能修功德,参禅打坐入定。若不一精一进,一暴十寒,修行一天,休息十天,是永远也得不到禅定的。

(六)般若:般若度是最重要的,修行人一定要有智慧。缺乏智慧,是很难修行的。有智慧之人,随时随地皆是在用功,看见什麽都是智慧——「翠竹黄花无非般若」。好像我有个徒弟对我诉说道:「某某师兄一和我说话,就骂我。」骂「谁」呢?这岂不是愚痴。你若有智慧,就算他骂你,而你不接受此骂,这骂就回去了嘛!譬如有人仰天而唾,唾液不久又再落回自己脸上。或者你可想像彼人在为我唱歌,或说外国语文,如此一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才是具有真正智慧。不要整天懊恼道:「他在骂我。」究竟「我」又是谁?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还有个「我」?出家人要把「我相」赶快扔到太平洋去,不要它。

菩萨还要扫尽三心——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过去心:过去已过,故过去心了不可得。现在心:你若说此时是现在,但它刹那不住,又过去了,故现在心了不可得。未来心:未来还未来,从何去找?未来心也了不可得。你若三心皆了,又有什麽可执著的,一切不执著,就是得到解脱,获真正自由。

菩萨又行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

布施:菩萨要存布施心,普遍施给一切众生。

爱语:菩萨无我相,故对一切众生常生慈爱心,视彼如己,毫无彼此之分。菩萨自度度他,对每位众生皆发和谐之语。

利行:一切众生欣喜利益,故菩萨常行利益众生之事。

同事:菩萨化身千万亿,见应以何身得度者,即以何身而度之。当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时,为要度一群鹿,因而化身成鹿去教化牠们,此皆是同事之一。

行菩萨道要难行能行、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让能让。这都是修大行菩萨所应具备之条件。

6、经大劫:一劫即十三万九千六百年。一千劫集合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中劫合起为一大劫。那麽菩萨要修多少劫?三大阿僧只劫。阿僧只是梵语,译曰「无量数」。所以作菩萨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必须要经过三个无量数的那麽多大劫时间,方成为菩萨摩诃萨。

7、求大果:菩萨求什麽大果?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成佛。

所以「摩诃萨」具足这七大之意义。在此法华会上有多少菩萨摩诃萨?有八万人那麽多。这八万人皆得无上正等正觉之大道,於此道路只往前进,故说「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有三种不退转:

(一)位不退:大乘菩萨不退回二乘果位上。

(二)念不退:菩萨摩诃萨念兹在兹的行菩萨道,修六度万行。念念之中只有前进,而不後退,从不会想:「我不行菩萨道了,且作个自了汉算啦9不会的,菩萨从不起这种念头。

(三)行不退:菩萨一精一进不懈,只有前进,没有後退。

「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陀罗尼是梵语,译曰「总持」——总一切法,持无量义(佛所说的法乃是具无量义)。又名「遮持」,或「咒」——陀罗尼是生善灭恶,遮恶持善,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与戒的意思大同小异;不过所持之戒律是要你自己去守持,陀罗尼则是持诵一种咒,咒力能帮助你断恶生善。陀罗尼有很多种,菩萨悉得之,且又获乐说辩才;也可以说是得到乐说辩才这种陀罗尼。

「转不退转法轮」:什麽叫转法轮?菩萨常转法轮即是转不退转法轮。譬如我们现在讲经说法,或把经典翻译成英文,或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人知道,这些都是转法轮。所有的弘法工作都叫转法轮。故我们身为佛教徒,皆应把转法轮这种工作视为己任,勤力尽心而为之。又好像现在是科学时代,有印刷机、打字机,我们利用此类工具,广布流通所译好之英文版经典,以令每人皆有一份,这即是转法轮,令佛法川流不息,永远不断。我年轻时在东北,学佛法不久时,最喜欢印佛经——几百几千部。每逢过年过节,或亲戚朋友之生日喜庆,我就送他们一件礼物——佛经,令其能对佛法产生兴趣,这是我以前所作的不退法轮。希望每个入都能努力尽心流通佛法,令法轮常转。

菩萨摩诃萨供养无量劫无量诸佛,凡於这麽多诸佛场所,培植众善德本。培植即是供养三宝,转不退法轮。你能供养三宝,就是在栽培自己的德行根本。所以这八万菩萨摩诃萨时时刻刻都得到诸佛的称扬赞叹:「善男子!你行菩萨道不退转,真好真不错9

菩萨摩诃萨以慈悲心教化众生,并修养己身。他们善能得到佛的智慧,通达获得最大的智慧,故能到於彼岸。佛慧即是大智,大智即是佛慧。若能得到大智大慧,便能达到彼岸(波罗蜜)。这八万菩萨摩诃萨的名称普闻於无量世界,是一切众生常闻常念常悉知的。在所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中,菩萨能度化无数百千那麽多的众生。

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一精一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

这八万菩萨摩诃萨有八万那麽多的名字,如果一一列出,这部法华经就太长了,故只把其中为首的几位菩萨提出作为代表。

代表为首的菩萨有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师利是梵语,译曰「妙德」、「妙吉祥」。这位菩萨智慧最博大,资格也最老。他在过去早已成佛,名曰「龙种上尊王佛」,成佛之後,他则隐大示小,行菩萨道教化众生,助佛扬化。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王菩萨乃是四大菩萨。文殊菩萨住在中国五台山,他在此道场所显现的灵感,是不可胜数,此菩萨的神通妙用也是非常不可思议。

中国近代高僧上虚下云老和尚,曾发愿朝拜五台山。他从南海普陀山三步一拜,朝拜山西五台山,祈求这位菩萨的感应,令他也得到大智。三步一拜的路程有五、六千哩路长,你说要拜多久才能拜完?是一段很长的时间。想要详细知道这事蹟,可以阅览「虚云老和尚年谱」,或画传。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即是虚老拜到黄河时,正遇上隆冬大雪,乃在黄河边上,路旁一小摊之空茅棚内避雪。一连几天,大雪漫漫,虚老饱受饥寒,几乎快死了。这时来一位讨饭的叫化子,以围棚草,烤火煮黄米粥,供给老和尚吃。食後得煖气,觉得略有一精一神。虚老问丐者贵姓名及来处。丐曰:「姓文名吉,来自五台,人皆识我。」过後这乞丐帮著虚老背衣担行李,虚老三步一拜时,就方便多了。

轩宇阅读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关注
随时手机看书